浅谈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03 01:42:28

浅谈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摘 要: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了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流行条件,并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清除田间初侵染来源等方面提出了防治稻曲病的措施,最后结合南安实际,提出了几种防治稻曲病的化学药剂,以其为今后南安市防治稻曲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曲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12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oryzae)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泉州地区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根据南安农业部门统计,每年因稻曲病危害,使水稻减产5%左右,个别严重田块病穗率可达到20%,因此,笔者结合从事植保工作的实际经验,谈谈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为今后进一步预测和防治稻曲病打下坚实基础。

1 稻曲病发生规律及流行条件

1.1 症状

稻曲病又名黑穗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 该病仅发生在水稻穗部上,主要危害谷粒,受害的谷粒内部形成菌丝块且逐渐变大,之后内外颖开裂,随之露出黄色或淡黄色的颗粒物,又称孢子座。随着病菌的生长,孢子座即变为黑绿色,外面被层薄膜所包裹,当包囊破裂后,散生出黑绿色粉末,就是病菌的厚垣孢子,孢子随风即可传播,雨水击打易脱落。

1.2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

稻曲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厚垣孢子的形式在谷颖壳中越冬,次年的6~7月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在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对水稻进行初次侵染。孢子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28℃,当温度高于35℃或者低于10℃则不能生长发育。目前,对于稻曲病侵染的时期学术界报道不同,田春佳在研究稻曲病侵染最佳时期认为,稻曲病侵染时期主要发生于孕穗至开花期[1]。陈德林则认为病菌的最初侵染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之后,花粉母细胞充实期之前这段时期造成的[2]。据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抽穗扬花期是病菌侵入的关键时期,如果发生低温及连续降雨,则孢子繁殖速度加快,危害较重[3]。

1.3 流行因素

1.3.1 品种退化和抗性降低

随着连年种植同一品种,导致品种抗性退化严重,稻曲病发生严重,品种的抗性与水稻生育特性及性状有直接关系。在南安部分稻区,由于无防治或防治方法不当而造成了水田中病菌的积累,是稻曲病在南安市发生逐渐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稻曲病属于积年流行病害,随着时间的延长,积累越来越重,当田间的累积的菌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流行。

1.3.2 气候条件是决定流行的主要因素

稻曲病病害的流行条件为高温高湿的气候[4],在南安6月中旬~8月中旬是雨季,恰好这个时间处于水稻抽穗扬花期,有利于病害的流行。水稻在破口之前和破口后降雨,加快了稻曲病菌的侵入速度,此外,温度对稻曲病菌也有很大影响,温度高、日照充足会加重稻曲病的危害。

1.3.3 氮肥施用过重

造成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过量施用氮肥,在水稻实际生产过程中,偏施用氮磷钾肥,不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导致水稻营养严重失衡,造成稻苗细弱、过绿、抗性减弱,经过笔者调查,南安地区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等现象,造成水稻苗发生徒长,抗性不强,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2 水稻稻曲病综合防治技术

2.1 选用抗性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具有很大差异,选择合适的抗稻曲病的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经过品种试验得知,目前可以在南安种植的抗稻曲病的品种主要有丰优22、杨两优6号等。

2.2 清理病原菌

在秋季水稻收获之后,要进行深翻,将带病的菌核埋入土中,减少初侵染源的发生。而春季要清除田间病残体,水稻插秧前如果有菌核,必须要进行打捞,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水旱轮作,减少病菌的数量,降低对水稻危害。

2.3 合理施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合理进行施肥,优化施肥技术,要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和土壤的肥力情况,科学的掌握施肥时间和用量,采用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肥平衡施用,以有机肥料为主,适时施用微量元素,使水稻植株更加健壮,增加水稻植株抗性。另外,要及时晒田,避免田间湿度过大,避免稻曲病的发生。

2.4 药剂防治

通常在水稻生育期要进行2次防治,第1次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一周,用每667m2 5 %井冈霉素粉剂600 ml或20%三唑酮乳油75ml,兑水50L进行喷雾防治。第2次防治时期在水稻破口期进行,可用每667m2 25%丙环唑乳油40g, 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ml,30%爱苗乳油(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70g,兑水50L进行喷雾防治即可。

参考文献

[1] 田春佳.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4(1):45-47.

[2] 沈卫新.稻曲病浸染时期和流行因素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0):9-11.

[3] 杨敬辉.稻曲病损失因素[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3) : 9- 10.

作者简介:黄文艺(1975-),男,汉族,大专,职称: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植保工作。

上一篇:初步分析现代农作物育种的目标 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