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使用讨论法教学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时间:2022-09-03 12:50:53

浅谈使用讨论法教学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传统的讲授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而讨论法正是一种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讨论法能使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自主地获取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下面就笔者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使用讨论法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善于创设课堂讨论的氛围

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讨论氛围,课堂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只有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才能让“讨论”纵深发展,才能让“讨论”秩序井然地进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对一些所谓的“后进生”更为有利,这样可以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将学习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善于抓住时机,适当介入

课堂讨论大大加重了学生活动的比重、学生的参与度,而课堂的控制、目标的实现等方面与其它类型课相比显然是难度加大。因此,教师介入是必要的,但教师抓住什么样的时机很关键,我认为应在学生中出现了观点错误、概念模糊时,及时引导和点拨。

三、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肯定

学生讨论中得出的结论,有时离所谓的正确答案会有偏离,有时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不全面的,但许多发言中也包含着正确的成分,我们应当从学生发言的不完整性中找出好的因素,鼓励学生做出更准确、更深入的回答。倘若一开始就对学生采取否定的、不宽容的态度,就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容许他们思想自由发展,通过全班的激烈争辩逐渐接近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真正热烈的课堂讨论才能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通过真实而深入的课堂讨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师生间能够互相促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四、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分组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这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基础。一般分组以就近原则,4-6人一组为宜。在每一个小组内应该考虑到学生性格互补、知识结构、特长的发挥等因素,让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如将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帮助内向的学生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这样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总之,目的都在于创造机会让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学生在小组内能自主、合作地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讨论探究中提高。

五、认真备课,确定好讨论的问题

教师应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内容设计得是否合理,是课堂讨论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对课堂讨论的问题早做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如学习的《七律 长征》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①如何理解“远征难”所包含的内容?②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远征难”的?(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逶迤”“腾”“磅礴”“走”几个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②在这两句中将“逶迤”与“腾细浪”“磅礴”与“走泥丸”并举你认为合理吗?(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①“金沙水拍云崖暖”描写了什么景象?“暖”字有什么作用?②“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寒”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句民谚集中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诗中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和场景来展示红军征服困难的气概和决心?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领悟到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课堂讨论要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要在组织和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记忆式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教育教学重要的不是给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但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激发他们潜在的主体意识,解放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争辩得出的知识点、结论,不仅能牢记,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相类似的情景、题型就能触类旁通。

七、课堂讨论要学生全体参与

学生全体参与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得到的锻炼机会就多了,特别是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参与讨论,他们都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且教师在旁可以督促鼓励他们必须动脑思考问题并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班上拥有发言权并必须发言,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如学习《出师表》可以设计下列讨论题:1.在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些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2.本文上表建议,以议论为主,为什么还要自叙身世?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4.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讨论第1、2两题,中等生和优等生可以全讨论,进行分层讨论教学。

八、课堂讨论要有总结

课堂讨论要善始善终,避免虎头蛇尾,精心的总结会使课堂讨论锦上添花,犹如点睛之笔。教师要把课堂讨论中的意见进行最后的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

总之,笔者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在讨论法教学中努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长期坚持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意识会越来越强,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变“一言堂”为“多言谈”,使课堂异彩纷呈,焕发勃勃生机!

上一篇:我国低碳航运现状的探讨 下一篇:创新思维——高中英语教学的新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