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客家人(之二)

时间:2022-09-03 10:58:19

认识客家人(之二)

客家人有“冬至羊、夏至狗”的说法,认为冬至吃羊肉、夏至吃狗肉是很重要的事。闽西、粤东地区的客家人,很大部分是喜欢吃狗肉的。河南信阳附近也吃狗肉,那里是客家的祖居地之一。还有江西省南部、湖南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是客家居地,也都好吃狗肉。台湾省的新竹一带也是如此。有人说,有吃狗肉的食文化的地方,往往是客家人住地。

客家菜追求纯正、鲜香、脆嫩和本味的特色,一些偏僻的山区也有重成、偏咸的现象。咸菜分“水咸菜”和“干咸菜”两种。水咸菜是带有水分的,含有一点酸味,以黄得发亮的为最好。干咸菜在惠州、梅县一带叫做梅菜。一些客家菜注重咸和肥,一方面是因为容易保藏,另一方面因为做劳力的多,要流很多汗,身体里面需要的热量特别多,需要补充盐份和脂肪。

自古以来,“闽菜”之中的“闽西菜”和“粤菜”中的“东江菜”是比较难以区别的,他们比起其它菜食来具有相当明显的独特性。因此,被人们统称为“客家菜”。

传统的客家菜取料主要为家禽、粉食和山珍、水产。客家人能用一种原料做出多种名菜;还喜欢用家禽内脏制菜,许多名菜都出自家禽内脏,如“炒肝尖”、“麒麟脱胎”、“涮九品”、“大肠炒腌菜”等。

豆腐是中国的特产,更是客家人日常离不开的菜肴。客家人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豆腐加工方法。最为突出的是豆腐干,便于携带、保存,应是客家人为适应迁徙生活而制造的一种特殊食品。豆腐可炒、可煮、可卤、可腌、可生吃,且老少皆宜。客家可谓“豆腐王国”。

客家民间做喜事办酒席,往往讲究

“碗”,分别盛满鸡、鸭、鱼、肉、米粉、面条等,非得让客人吃饱有余而后快。

客家地区大部分以温火烹制食品,多煮、焖而少炸、烤。

客家在日常饮食中注重滋味,强调营养,在利用原料时,主料之间不相克。如莲子鸭汤是清凉配清凉,清蒸没有热感;红烧狗肉配上当归和生姜,保持和加强了温性食物的特性,还可以去掉狗肉的骚味。每制一莱都以一两种菜物为主,品尝起来滋味清楚而不混杂。传统的客家菜在刀功方面比较粗糙,在取料方面偏于狭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改正。

客家有所谓“煮莱不用学,只要肯洗锅”的说法,每煮一道菜都要洗锅,使菜食免于串味。正统的客家厨师在烹制菜肴时往往都不用味精、辣椒和高度白酒,而是用生姜、胡椒、家酿米醋,外加丰鱼、笋丝、菇角和禽兽骨等熬成的汤滋作调料,如此做出的菜食滋味鲜香、纯正并味道鲜明清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客家地区的交通日益便利,与外界的交往更加频繁;而且当地人民重视科学养殖和资源的开发,生活资料也更加丰富,因此近现代以来,客家菜不仅出现了“一品海参”、“荔枝鱿鱼”等以前难见的海味佳肴,而且还产生了“麒麟脱胎”、“四季芙蓉”一类造型精细美观的食品。客家菜完全可以独自成为一种菜系——客家菜系,客家食文化完全而且应该在中国乃至世界有一席之地。

上一篇:一场“马拉松”诉讼 下一篇:林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