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写作与阅读的迁移

时间:2022-09-03 08:30:55

试论写作与阅读的迁移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大家在平时只看到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所以要求大家广泛地、大量地阅读,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而忽视了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就尝试从这个角度去探索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及学生有一些帮助。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对写作有着范例和促进作用,写作对阅读也有促进作用。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却更多地强调以读促写的作用,甚至以写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读是为了写。的确,范文的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帮助,但片面强调以写为中心的教学有失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统一体,绝不可偏废任何一种能力。当然,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在不同阶段对四种能力有所侧重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写与读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我们不能只强调以读促写,实则写作对阅读也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阅读的对象――文章(文本)应该先被创作出来才有阅读的对象。所以,写作先于阅读,阅读以写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阅读他人的文章跟自己写作之间存在着共性的,如写作的规则、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甚至有时写作的一些体验也有相似之处。

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体验可以迁移到阅读中

学生描绘一个人物形象,比如要写一个乞丐的形象,学生一般会从乞丐的衣着、外貌,乞讨时的神态、眼神、表情及动作等方面去刻画乞丐的形象,这样抓住与常人不同之处进行刻画,就能显示出乞丐的独特的个性。学生在写作中有这样的体验,当他再读到与之相类似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时,就可以将自己在写作中的这种体验迁移到阅读中去,以便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如阅读鲁迅的《祝福》一文,读到鲁迅对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描写时,学生很快能够明白从哪些方面去刻画这个人物的形象,明白作者主要是通过描绘祥林嫂前后三次的外貌、神态,尤其是眼神的变化来反映人物的命运。于是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通过描写一个人的神态、外貌等来反映一个人命运的变化。因为在阅读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体验,当然也就很容易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了。

所以,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要注意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先获得写作的体验,再来阅读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意。

二、写作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可以迁移到阅读中

写作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指的是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心理过程及规则。如文章一定要有主题,要有中心,文章的标题要与文章的内容或主题相关,文章的结构要紧凑等等规则。当我们了解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之后,在阅读文章时,就可以根据写作的要求去把握文章、去分析标题对于这篇文章有何意义,文章的主题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的,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它的结构等等。其实,了解了写作的基本规律,还有助于阅读预测和猜想。例如同学们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猜想这篇文章的主旨,甚至还可以猜想作者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去写这篇文章。比如我在教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先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从标题去猜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同学们很快就知道这篇文章应该跟项链有关,要么是项链带给一个人的回忆,要么是项链惹出的麻烦,要么是项链给人带来的幸福,要么是作者对项链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四种猜想基本上可以说是正确的。玛蒂尔德因为借到项链而曾感到无比的幸福,也因为项链而带来了麻烦――十年的艰辛,并经常陷入到幸福的回忆中去,作者由这条项链表明了自己的对人性的看法。

三、学生对写作表现手法的熟练掌握

学生要是在写作中熟练运用表达方式(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现手法(主要指象征、夸张、比喻、衬托、反复等)。那么在阅读中很快就可以明白此文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该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起了什么作用。另外,不同的表达方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类型,如抒情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多种方式;议论有立论、驳论等方式;说明有多种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描写有白描、细描,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等。如果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些写作方法,对他们的阅读有很好的帮助,对理解的难度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所以,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把写作的体验迁移到阅读中来,以写促读,就能达到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任弼时中学)

上一篇:与经典同行 以圣贤为师 下一篇:关注学生个性情感 演绎语文课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