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超低及极低体重儿体温的影响

时间:2022-09-03 08:12:26

剖宫产术中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超低及极低体重儿体温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术中对超低及极低体重儿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常规产科护理的超低及极低体重剖宫产儿33例作为对照组, 另选2014年7月~2015年7月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超低及极低体重剖宫产儿33例作为研究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不同护理后的剖宫产儿的体温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 研究组中体温普遍比对照组高, 研究组低体温儿发生率15.15%明显低于φ兆榈45.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剖宫产;超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综合护理干预;体温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88

1000 g≤出生体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的超低及极低体重剖宫产儿33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 女15例, 平均孕周(30.02±3.48)周, 平均出生体重(134.00±2.99)g, 平均5 min时Apgar评分(6.45±0.54)分;

另选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超低及极低体重剖宫产儿33例作为研究组:男17例, 女16例, 平均孕周(29.89±4.00)周, 平均出生体重(133.00±

3.10)g, 平均5 min时Apgar评分(6.67±0.71)分。两组超低及极低体重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本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 具体:予以常规保暖措施, 维持手术室内温度在22~24℃, 予剖宫产产妇静脉输注室温液体;胎儿娩出后即放入辐射式保温台保温, 温度设置为34℃, 并擦干羊水和血渍, 处理完成后将其包裹, 送入新生儿室。研究组:本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①分娩前尽量提前把手术间的温度调至26℃, 并酌情提高辐射式保温台温度至36.8~37.0℃, 时间紧急时就直接把辐射台设置为100%最大输出(手动模式);予剖宫产产妇静脉输注经加温液体, 以减少寒冷刺激对产妇及其胎儿的影响;早产儿娩出后需要用到的物品(婴儿被、婴儿帽等)均从被服恒温箱挪至辐射式保温台上继续保温加热。②缩短早产儿室温暴露的时间, 胎儿娩出前通知助产士和儿科医生到位, 备好复苏的药物与用物, 并提前通知新生儿科做准备, 胎儿娩出时, 立即用预热的无菌敷料包裹患儿, 轻柔抹去患儿头面液体, 并迅速将患儿放置在提前预热好的辐射式保温台上, 即时用塑料保鲜膜将患儿包裹, 从肩胛到脚, 仅露出头部, 戴预热的婴儿帽。保留患儿胎脂, 因胎脂可防止其水分丢失, 推迟称重。非要称重时, 需用预热包布包住患儿快速称量, 然后减布算体重, 氧疗患儿时予温湿氧气吸入(36.5~37.3℃)。③情况允许时才予断脐, 断脐前把脐带血轻挤给患儿, 这样能让患儿多添点温暖的血液, 也是为患儿在住院期间被反复抽血检验作预备。④注意在转运患儿的过程中尽量使用暖箱, 起码提前半小时开启, 把温度调至35℃, 湿度调至50%~60%, 采用预热的治疗巾盖住婴儿(除头部)放入暖箱中, 若不方便使用暖箱, 除了将患儿用塑料保鲜膜(袋)包裹好, 用已预热的小被子严密包裹, 并尽快转送。⑤加强人员培训, 让医护人员确实了解超低及极低体重儿体温的影响因素及其不良后果, 掌握保暖及各种抢救办法,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对比剖宫产的超低及极低体重儿在不同护理措施下的体温护理效果, 记录低体温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科即测体温。胎儿娩出后直到送达本院新生儿科时, 即时测量肛温, 将体温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 研究组中体温普遍比对照组高, 研究组低体温儿发生率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45.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尽管以往临床采用传统保暖措施来尽量减少散热, 但早产儿低体温发生率还是较高。温度过低可引起寒冷损伤, 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微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紊乱、尿素氮增高、皮下组织硬肿等病理生理改变, 严重者发生肺出血;而保暖过度, 水分丧失量增加, 可致脱水和高钠血症[8-15]。早产儿刚出生时头部占体表面积的1/3, 头皮薄而血运丰富, 躯干、四肢皮下毛细血管丰富, 因此易于散热或吸热, 而且皮下脂肪薄、产热少, 出生时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也未发育成熟, 所以体温调节非常有限, 其小小的身躯在自然环境中经过蒸发、辐射、传导以及对流热量后就很容易出现低体温或高热表现, 以至出现严重后果。所以, 对剖宫产超低及极低体重儿的体温管理需要特别的重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超低及极低体重剖宫产儿低体温儿发生率15.15%明显低于采用常规产科护理的对照组45.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剖宫产术中超低及极低体重儿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明显减少低体温儿的数量, 减少超低及极低体重儿因低体温引起的循环、呼吸以及代谢等方面的疾病, 具有临床参考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 极低出生体重儿23例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6):17-19.

[2] 李新连. 早产低体重儿护理研究进展.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8):5588-5589.

[3] 张俊, 方雪娟, 仝海霞, 等. 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1例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100-101.

[4] 于振燕, 郭英, 杨采燕, 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0):19-20.

[5] Natalucci G, Schneider M, Werner H, et al. Development of neuromotor function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from six to 10 years of age: Patterns of change. Acta paediatr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ediatrics, 2013, 102(8):809-814.

[6] 高倩璞. O低出生体重40例临床观察和护理于预. 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12):1694.

[7] 闫侠. 护理干预对58例极低体重新生儿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9):223-224.

[8] 黄丽霞.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进展. 中国临床护理, 2010, 2(2):174-177.

[9] 赵时敏, 孙建伟.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 9(13):2-3.

[10] 李彩华. 低体重儿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体会. 医药前沿, 2016, 6(23):252-253.

[11] 严学渝. 早产儿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吉林医学, 2015(11):2395-2396.

[12] 王琴, 程晓英, 何碧云,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术后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15(18):1685-1687.

[13] 成艳玲.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临床对照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35):5459-5460.

[14] 吴阳敏. 低体温/寒冷损伤53例分析(附5例死亡病例). 大家健康(旬刊), 2015(1):15.

[15] 赵凯怡, 赵芸, 潘静子,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极早早产儿随访检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 37(1):24-28.

[收稿日期:2017-01-21]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CYJ20150302201223)

作者单位:518028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护理

上一篇: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从课内到课外的... 下一篇:小Y:泳池O施c服沼写改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