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03 07:07:13

浅谈食品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食品学科是偏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但长期以来,食品学科的教学模式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食品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及意义、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食品学科 创新能力 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25-0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科学是一项永恒不衰的朝阳学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我国食品加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上,当前食品工业的发展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国31个省的食品工业中,有11个省的利润额增长超过20%[1]。预计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破13万亿大关,与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将分别达到2.8∶1和1.5∶1,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有效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2]。

1 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

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对于创新能力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历程。而创新人格是健康性的,具有大胆、自由、勇敢等品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能力的思维特点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 Guilford)认为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智力品质,并且主要表现为创新思维。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创新能力不仅只包含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必须关注知识技能在创新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创新能力是一种复杂能力,由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知识技能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观点。

综上所述,当代的观点认为创新能力的结构是多维度的,即创新能力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复合能力的观点。

2 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迅速,每年食品科学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300人,此外还招收工程硕士和专业硕士,食品学科研究生教育规模位居国内第一,也是世界第一。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逐年下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科研实践参与度低;(2)国际学术期刊论文数量偏少;(3)学术成果质量不高;(4)原创性成果几乎没有。

首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和高校的创新培养的体制机制有关,还与研究生前期的培养环境有关。食品学科是一门偏实践的应用型科学,只有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更加健康、更加安全、更加新颖的食品。

其次,研究生创新力不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主动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江南大学食品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只有半年的课程学习时间,因此,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就需要学生自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的主动性成为了解决课题中关键科学问题的关键。在对待实验结果的分析上,若没有综合各种知识的能力,往往只能浅显的描述一下实验结果,甚至怀疑自己的实验结果,不敢对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提出质疑。

最后,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高校缺乏研究生创新的环境和激励机制。教学资源不足,研究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桌,甚至连实验桌都是共用的。这种科研环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此外,研究生的补贴少,经费少,硕士研究生的每月补贴只有300不到,博士是1300人民币,拿笔者所学习过的美国ISU相比,ISU的硕士研究生每月的补贴为1600美金,博士有1700美金,科研条件也非常好,实验室有各种试验仪器供研究生使用,导师的所有的科研经费基本上全部用于资助学生的生活费用和科研费用。此外,导师和学校还会资助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和科技创新大赛。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一整套激励机制。

近年来,江南大学食品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些创新性研究在Nature的姊妹刊、PNAS这类国际顶级杂志上,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除了上述分析的几点原因外,导致研究生创新不强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学校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以及研究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

3 如何培养食品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应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

(1)创新课程设置和教授方式。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要开设创新课程,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及掌握创新的方法。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开设研究生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因为相比本科生,研究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更高的学习能力,老师的授课内容可以不必面面俱到。实践环节的教学让研究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后期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2)创新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切实改善研究生的创新环境。首先要增加研究生培养的经费投入,提高补助标准,同时又不能一刀切,实行“平均主义”,这不利于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活力。要改善研究生创新环境,还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做到国外学术大师“请进来”,国内的学者“走出去”。定期聘请学术大师,社会名人给研究生做学术报告或者演讲,激励他们自我完善、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目前,随着很多海外学者学成后回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工作,其学术报告的数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学术报告少,学术大师的报告更少的突出问题。

总之,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高校食品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其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食品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其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一条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案,为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后备军。

参考文献

[1] 张洋.2013年食品工业产销平稳增长[J]. 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03-17(AO1).

[2] 孟宗,刘元法,王兴国.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建设[J].2013(78): 166-167.

上一篇:适合就业需求的计算机教学创新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四平市度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