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03 05:22:24

有效提问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前些天,我有幸参与了教师优质课的评比,有几节欣赏课得到了评委组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在于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不仅清晰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主线,而且体现了整个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现与同行交流这些课在“问题设计”中的成功之处与我的体会。

一、直奔目标

1.紧扣目标,适时提问。

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就某首歌曲、乐曲所提出的一个或一组问题实际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进行的畅所欲言的交流。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必须清清楚楚地知道教学生哪些音乐知识、发展学生的哪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哪些音乐素养。

课例: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初步欣赏)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家?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生:(1)我听到了沉重的号子声;(2)俄罗斯歌曲;(3)力度有弱有强。

师:1=D4/4 5 3 6 3 0 | 5 3 6 3 0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时沉重的步伐,他们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哪些号子?它们起到什么作用?

在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作品的表现手法,避免了一些说教的生硬方式,巧妙实现了教学目标。

2.培养兴趣,课前设问。

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突破口,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3.启发生问,共同探究。

如果学生提的问题很好,老师就可引导全班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的放手和换位,其实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教师成了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这就致使学生走出课堂后也会有意、无意地在欣赏音乐时自问自答,真正体验到自我在音乐欣赏中的主体性。

课例:欣赏新疆的乐曲《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效曲》

(因学生对此教材内容比较陌生,老师在预设时担心学生不感兴趣,于是就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发问的环节)。

师:看到这个歌曲题目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生:木卡姆达斯坦又是什么呢?

生:间奏曲是怎样的一种音乐?

……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乐曲,先一起来聆听,然后我们再一起探讨,了解这些名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实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大脑中浮现,就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那么我们是否要在教学中多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更生动活泼呢?以上例中学生带着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对音乐的关注就可想而知了。

二、直对学情

1.面向全体,体现主体。

在音乐教学中问题的难易层次,直接影响互动的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面向每一位学生。

如在欣赏了用我国民乐和电子合成器分别演奏的民族乐曲《渔舟唱晚》后,我向学生提出:你认为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演奏的好,还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好?为什么?再如欣赏了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后,我问学生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联系、各有什么特点。

这种被称为认知层次的提问,学生最开始的回答可能不太准确,必须通过问:“为什么”、“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等进一步探询,以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他们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探究问题。

2.语言规范,有情提问。

一个好的提问宛如一条纽带,将师生之间的认识与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必须向老师请教。而“谁愿意将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虽然只有一个词的改变,但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教学观。

三、直面技巧

1.把握提问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使问题节奏适度、适量,特别是在初步欣赏音乐时,不要过于急切地、不断地发问,让学生产生无从着手的感觉,不知应关注哪一个问题。例如初听音乐后的问题:这段旋律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用线条表现你会怎样去画?你能跟着音乐用自己喜爱的动作表现吗?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来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绪、思维富有弹性,每一遍聆听都有不同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2.提倡生成提问。

课堂上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预设问题的提出,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文本不断发生碰撞,而在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对话和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生成一些新信息、新问题。以下课例中的教师不仅围绕音乐特点提出了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而且面对教学的生成采取了新的有效提问。

课例:欣赏《鳟鱼》

师:歌曲结尾“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受欺骗“,结果怎么样呢?

生:1:可怜的小鱼被渔夫钓走了;

生3:渔夫的钓竿过来时,小鱼跳了出来,用尾巴打渔夫的眼睛,逃出了渔夫的追捕;

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师停顿,(随机将问题变为质疑抛向学生)要是这样的话,这结尾的情绪应该是怎么样呢?如果你是作曲家,该怎么写呢?

生1:结尾的情绪是轻快的,音色是明亮的,因为小鱼没有上钩;

生2:结尾带点诙谐吧,有点童话色彩。

师:大家在这段优美的音乐声中又产生了这么多美丽的联想,小鱼变得聪明了,不再是可怜的、令人同情的弱者。老师被你们的描述所陶醉,看来音乐魅力真大。

开放性的问题使教学生成成为可能,在这种可能的基础上,如果老师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抓住教学契机,那么精彩的提问就会在这瞬间生成。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明确地、科学地、艺术地对待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找准教学切入点,潜心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学生、课堂,用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坚信教师的有效提问对提高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美化音乐课堂的色彩将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一篇:技校思想政治课教法初探 下一篇:新课程下应如何创设政治课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