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改革激发当代大学生创业创新内生动力

时间:2022-09-03 04:34:57

以教学改革激发当代大学生创业创新内生动力

摘要:在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动力,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的动力只有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自律的主体和对象都是自己,因而,当代高校的创业教育应着眼于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本文立足当代大学生创业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教学改革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内生动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教学;大学生;创业创新;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23-02

2015年,考察云南时提出要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而经济要想取得稳步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高。指出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好云南比较丰富的科教资源,通过集聚、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补上创新人才资源缺乏的短板,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创新活力,优化创新机制,探索新的增长点,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来。①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积极运用教学改革激发当代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分析其原因,不仅与社会体制的发展有关,更与整个高校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将高校教学改革作为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渗透创业创新的理念,从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创业发展。根据笔者多年的高校教育经验,以及对社会创业市场的了解,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内生动力,实现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业的共同发展。

一、明确创业概念,树立创业意识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无数的调查都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创业的意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限制,很多城市高校大学生对创业认识并不是很明确。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专门开设了创业课程,然而有些同学却并不是很理解。提到毕业,他们的第一反应依然是就业,认为开设创业课程对他们的帮助并不是很大,问及原因,多半是认为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创业太难。有些同学明明具备这样的能力,却没有这样的意识。

高校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实际的效果,首先要攻破的难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者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创业者源于自己的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对所见、所闻、所知、所了解的客观事物的集中反应。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足够的创业意识,才能积极投入到具体的创业实践中去。

创业意识的培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创业的全面了解,具体包括创业的概念,创业的作用,创业须具备的能力,创业的过程等,只有全面地了解才能摒弃错误的猜想,展现真实的创业,而对创业的全面了解需要在具体的高校教学改革中实现。大部分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不同程度地开设了相应的创业指导课程,因此,要全面了解创业,就要对高校的创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讲解全面的创业知识,使其掌握全面的创业知识,为其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对创业者个人的全面了解,具体可以利用SWOT原则对自己进行优劣势和机遇与挑战的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SMART目标制定原则,假定创业目标,最后采用成效结构分析法对目标进行分解,根据分解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学生通过判断、推理等对已有的感性材料经过大脑加工从而形成创业设想,而这种创业意识正是创业者内在的强烈需要和创业行为的力量源泉②。

二、培养创业能力,铸就创业品质

创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一个人要想创业成功,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创业基本素质又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精神、竞争意识等。其中每一条都可以细分,如创业的心理品质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

创业的硬件能力受到较多外界因素影响,因人而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而创业的软件,即专业技能和创业者的素质,在教学中通过科学而专业的训练是可以达到的,因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创业教育应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效果的最大化,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围绕以上几个维度,有层次的开设,以创业成功者的共同点为导向,进行集体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因人而异,坚持以学生为导向,依据创业意向划分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具体的创业课程的教学要依据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掌握全面的创业能力,另外,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创业所具有的品质,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三、培养创业创新精神,主张自我教育

创业活动是一个探求未知,寻求新知的过程。机遇的背后暗含着风险,隐藏着失败,只有意志坚定,用于面对失败与困难,才有可能最终走向成功。因此,创业不仅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创业的技能和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有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进校之初,要让大学生了解并树立崇高的创业理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创造财富,从而回报社会。其次,要尽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机,这是促使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强大驱动力。第三,要塑造大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和个性特点,独立自信,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使大学生通过教育认识到创业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稳定的认同标准。一旦确立了这个内在的认同标准,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积极性,主动获取信息,充实和完善内部价值标准体系,待外部条件成熟时,产生外在的创业行为。

上一篇:导师制下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LINGO软件在《运筹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