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科技离莲农更近

时间:2022-09-03 01:30:57

让农业科技离莲农更近

摘 要:阐述了莲藕产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和成效,针对技术服务工作出现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创新推广方法、加强技术合作和争取项目支撑等建议。

关键词:莲藕产业;技术推广;体会

中图分类号:S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8-0013-02

莲藕产业是江夏区传统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产业,也是支柱性农业产业之一[1]。据统计,2012年,江夏区莲藕种植面积9 200 hm2(其中子莲6 200 hm2),藕莲、莲籽及藕带等莲藕产品总产量10.9万t,总产值4.6亿元,平均每667 m2产值3 300多元。笔者作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者,以江夏莲藕产业为例,结合工作实践及自身认知情况谈谈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体会。

1 莲藕推广工作现状及成效

为了持续提高农业科技在莲农增收、莲藕产业增效中的先导作用,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来,江夏区蔬菜技术推广部门,紧抓纳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的契机,乘着2012年新修订《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实施的东风,构建运用“岗位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争取涉农项目资金[2],在莲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莲农技术培训指导等方面狠下功夫,搞好服务,做了大量工作[3],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概括为“四个一批”。

1.1 引进了一批新品种

2009年以来,累计引进示范了鄂莲系列、太空莲系列、建选系列等莲藕新品种7个,累计示范面积1 333 hm2,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 667 hm2,累计实现增收3 000万元以上。

1.2 推广了一批新技术

示范推广了莲藕标准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理诱杀技术、生态栽培技术、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新技术。如在法泗街斧山村示范的大棚覆盖种植藕带可提早一个月上市,价格比露地种植高1倍,而且比常规种植增产10%[4]。

1.3 引进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

借助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等项目,加大了对莲藕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引导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年培训莲藕科技示范户100户以上,辐射带动农户超过1 300户。如在金水农场武当新村,引进莲藕产销大户吴近货,连片流转土地,现规模种植莲藕467 hm2,并组建公司,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5],2013年预计出口产值可超4 000万元。

1.4 解决了一批技术问题

利用分片包干、专家热线、技术培训等方式,全区常年开展莲藕技术培训60多场次,培训莲农5 000人次以上,接受莲农技术咨询近千余人次,无论是现场答疑,还是电话咨询,技术人员都热情、妥善的给予答复解决。

2 莲藕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2.1 如何协调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知识局限与服务要求多元化的矛盾

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所学专业大多是农业种植领域,现有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有待优化,在莲藕技术服务实践中,莲农服务需求,不仅涉及生产种植环节,而且涉及产前农资选用、质量鉴别、产品加工贮藏方法、销售信息及渠道等问题,服务要求日趋多元化。

2.2 如何协调农技推广队伍不足与服务范围面广、点多的矛盾

区级蔬菜技术推广机构全职从事蔬菜技术推广服务的仅有4人,他们不仅要承担全区莲藕技术服务,而且还要承担全区蔬菜产业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人少事多现象愈加突出。

2.3 如何协调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不足与服务需求日益扩大的矛盾

作为区级蔬菜技术推广机构,虽然,近年来增加了一些经费,但工作经费与服务对象需求相比、与莲藕产业发展速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由于工作经费不足,部分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病虫害诊断仪器设备偏少,信息化服务水平滞后。

3 建议及对策

3.1 “强身健体”

打铁还需自身硬。进入新时期,莲藕产业出现新特点,对农技人员也提出新要求。因此农技人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通过集中培训、日常自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向工作实践学、向农民群众学、向专家老师学,在学中干,干中学,练就一支拉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农技推广队伍,不断提高莲农服务满意度。

3.2 借力发力

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很重要,要善于四两拨千斤。要坚持群众路线,讲方法、重策略,依靠一切可依靠的力量,充分调动基层农业服务中心推广队伍,积极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传帮带作用,并通过创办示范点,树立样板,辐射带动,形成燎原之势,切实做好莲藕产业技术推广工作。

3.3 引智增智

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等单位合作,依靠科研院所雄厚的智力支持,切实加大莲藕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力度。如江夏区针对辖区农业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积极与武汉市农科院及其所属的蔬菜科学研究所,创造性开展了“区院合作、所企对接”,开创了农技推广服务的新模式,收到良好效果。

3.4 乘势而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区级蔬菜技术推广部门应抓住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机遇,积极策划一批科技增收效果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技推广项目,积极主动申报、跟踪项目,争取国家、省市区财政涉农项目资金,搞好示范,增强带动能力,为农技推广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到点子上,充分放大财政资金支农效应,让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莲农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的科学发展新举措,奋力开创莲藕产业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冯国民,郑彬,余中伟.武汉市江夏区子莲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0(14):128-129.

[2] 郭强.武汉市江夏区万亩示范农田完成“精装修”[N].农民日报,2013-07-31(2).

[3] 冯国民,余中伟.全力打造中国莲都,助推农业强区建设[J].长江蔬菜,2012(16):131-133.

[4] 吴昊,董义忠,林刚斌.大棚子莲成功试种[N].长江日报,2011-4-14(16).

[5] 何红卫,董义忠.莲藕好吃,莫忘“挖藕工”[N].农民日报,2012-08-03(1).

上一篇: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下一篇:中迟熟芥蓝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