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励的甘霖浇灌学生的心灵

时间:2022-09-03 12:20:31

用激励的甘霖浇灌学生的心灵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这和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表达的观点一致,都强调人的内部主动性的激发。其实,教育就是唤醒的艺术!

高三是学生最苦最累的时候,也是学生心理波动最大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学生进行理想目标的激励不仅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激励是学生发展的推进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的重要方式。

一、对学生强化前途理想道德教育

人没有理想和奋斗的目标是不行的,果真人要是没有了理想和奋斗目标,就犹如在大海里航行,在沙漠里挣扎,会感到茫然、苦闷、无精打采,对生活失去热情。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理想的教育,要有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气概,要把理想与个人的奋斗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进入高三以后,班主任更要进一步对学生强化前途理想道德教育,这种教育包括: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心感悟社会感悟人生,坚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坚信自己会拥有光明的前途。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不管身处什么环境,都应该向前看,只要具有了远大的理想,具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了不懈追求的精神,前途就一定是非常光明的。

对高三学生的理想目标教育要把考上理想大学和现实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对考大学目标的强化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全面培养和发展自己,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增强学生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施此项教育,不能单靠枯燥的说教,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落到实处,可以在班上开主题班会,或者以周记的形式,让学生对前途理想以及道德等问题展开讨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班主任则针对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也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或者与学生个别谈话,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念。让学生在活动和谈话中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这一方面,我利用自己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优势,特别利用随笔周记的形式给学生谈心引导,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知己知彼,对整个班级学生的个性、学习成绩都应该了如指掌。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确定各自的奋斗目标。

在一个班级中,始终都有优等生和中差生。如何使优生更优,中差生迎头赶上,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目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从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这样的经验,对于优等生,首先应给他们确定较高的目标,鼓励他们向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冲刺。要让他们明白,自己虽然在班上成绩能算优等,但在全校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比较,就不一定算得上优等,而且即使相对较优,仍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可能是学科发展不平衡,或是学习习惯不太好,或是缺少刻苦精神等。对待这部分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经常督促、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最终让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谓差生,有的有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成绩比较低下,有的则丧失了学习信心,抱着过一天混一天的思想。对待这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三以后,班主任更要花大量精力,从思想上了解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鼓励帮助他们,从纪律上严格要求他们。比如:可以召开这部分学生座谈会,也可以采取个别谈心的形式,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果是平时努力不够,爱贪玩的,要求他们克服惰性,在勤奋上下工夫;如果是基础比较差的,则让他们从抓基础入手,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教师加强辅导,重点帮助,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对待差生,还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辨证看待考试成绩,不能因一次考试出现失误就否定他们的一切。尤其对女生,更要从心理上给予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增强他们的信心,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抓好了“两头”,还可以来带动和促进中等生。实践证明:只要抓好了以上几类学生,教学质量就会大面积提高。

在这一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每一届学生在高三期初,我都为他们每个人印发一张“学生理想目标计划”表格,分人生理想、高考目标、阶段目标、目前优势、目前弱势和应对方法六大类,并且一式两联,第一联学生自己保管,可以贴在桌面或床头让自己每天看到,第二联我帮学生保管,告诉他们到高考结束可以对照看看当初的目标实现了没有。有了目标的激励,有了计划的制定,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也更加坚定,考试的结果也很不错。

三、用真情感化学生以欣赏激励学生

班主任是学生的主心骨。在育人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除了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纪律管理外,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学生在高三阶段的学习中,由于学业负担较重,升学压力比较大,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值都较高。情感方面往往都表现得比较脆弱。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换心,用真情去关心、关爱、管理他们,让学生充分相信老师。事实上,只有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才会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班主任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无论是优生差生都要平等对待,决不能厚此薄彼。如果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明显地感觉到了老师的偏心,那将会对学生造成莫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使学生走向对立面。班主任用真情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尤其是当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或自身产生矛盾以后,班主任如果站在公平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可以是一个信任的目光,可以是一次赞赏的掌声;可以是一次鼓励的交谈。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都有一种希望自身努力与价值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积极认可的成就心理。班主任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就能使之获得巨大的内驱力。学生也可以从班主任欣赏的目光里读懂什么叫质朴与真诚,什么叫宽容与平和,什么叫激励与鼓舞。学生被教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当然这种赏识要真诚,不夸张、不虚伪、不廉价,实事求是。我一直难以忘记学生在毕业后很有感情的说起中学在我的班级的学习经历时的那句话:“老师,做你的学生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短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仰视”,为学生才华的涌露和锋芒的显现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从而营造出班级中人与人相互欣赏的社会环境。

在学校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权威性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决定学生的命运。教师的态度与学生的人格需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多,学生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烈,越自信;反之,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少,学生就越自卑。教师的鼓励可以点燃学生自信的火把,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当然,最终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教师的激励使学生实现自我激励。因为,靠别人的激励总是不长久的,而从自己心底迸发出的自我激励,才是走向成功的持久动力。

激励教育,好似甘霖雨露,营造教育的沃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土壤、发展空间和奋斗目标,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乐学、勤学、会学,从而奠定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上一篇: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探析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高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