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荒原起风雷

时间:2022-09-02 11:08:44

60年前,一支英雄的部队跟随王震将军一路风尘,进驻新疆。自此,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队伍,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回眸光辉历程,瞩目今昔巨变。60年后的今天,兵团如何通过自身改革,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更好地履行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使命?

兵团人给出的回答是:改革开放,栉风沐雨,坚定前行。

兵团有改革的传统,其事业就是说明;兵团有开放的“履历”,其成果就是印证。

改革,面对特殊体制

在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兵团的改革实践独具特色。因为兵团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而独特的历史性创举,其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独一无二。

就在无任何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兵团人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激发着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这其中“师市合一”体制就是由兵团人所独创。

北屯,从1959年十师干部职工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开发建设,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历程。1959年,时任兵团政委的张仲瀚率队踏勘时,看这里依山傍水,地域辽阔,决定把十师指挥部设在这里。这一带是片荒原,又没有名字。时任十师师长的张立长说:“请张政委给起个名。”张仲瀚沉吟片刻,说:“你们是兵团最北面的一支屯垦大军,叫‘北屯’如何?”于是,按方位和任务,在地图上标着的那个黑点旁,出现了“北屯”之名。

1997年中央下文提出北屯建市构想。乘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东风,在兵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12月28日,北屯市挂牌成立,这无疑使探索师市合一体制实现形式的兵团人感到振奋。

时隔一年,2012年12月29日,铁门关市在二师成立。铁门关市行政区划面积590.2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由“一区二镇”组成,“一区”,即二十九团中心城区和库西经济工业园共同构成的城市核心发展区;“二镇”,即二十八团博古其镇、三团双丰镇。

城市的设立、师市合一体制的实施和优化,让北屯市和铁门关市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其中,北屯市作为我国最西北端的铁路枢纽,是联通中亚乃至欧洲的前沿,独特的区位优势引得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矿产资源开发转换企业来此落户,以汽车销售、建材供给、农资批发等为主的物流园区、商业新区更是让北屯市这座“物流集散枢纽”城市蓄势待发。

同样,铁门关市的建设发展,带动了人口、产业、资金、信息等资源在城镇聚集和整合,促进了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仅2013年上半年,二师、铁门关市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1个,投资总额达313亿元。

实践证明,师市合一的城市发展模式既有利于举全师之力、集全师之智、聚全师之财做强做大城市龙头,又有利于发挥城市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进一步处理好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

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兵团五师成立双河市。

至此,兵团共有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铁门关和双河七座城市。到2015年,兵团将形成以10个城市及10个垦区中心城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推进师市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面对市场机制

在改革开放初期,兵团经济总量在新疆所占份额不断降低,人口缓慢增长,人才大量外流……面对困难和挑战,兵团党委连续出台多项改革措施,推进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接轨。

1993年年初,兵团连续出台了8个有关搞活团场经济、改革计划体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决定、规定及实施办法,跟上全国改革发展的步伐。1998年,兵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牧团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1年至2005年,兵团出台《关于深化农牧团场改革的意见》及3个配套文件(俗称“1+3”文件)。2004年,兵团党委制定出台《兵团党委、兵团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从2006年开始,兵团党委召开了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团场贯彻落实“1+3”改革的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1+3”文件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2010年之后,兵团党委又陆续在投资体制改革、财务体制改革、团场改革、国企改革等方面出台了政策和措施。目前,建立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已经成为兵团改革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2013年8月26日,重组兵团水泥行业的兵团青松集团在乌鲁木齐市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兵团组建“集团”的战略构想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向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过去的一年里,兵团加快了团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8个试点团场加快政企分开步伐、9家企业完成改制方案并启动实施改革、兵团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30.5%……种种迹象表明,兵团党委正以更大的决心推进和深化兵团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面对“兵”的职能

新中国成立后,一支队伍来到新疆,组建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祖国西陲边疆筑起了屯垦戍边的“钢铁长城”。

五师八十八团卡昝哨所,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但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始终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队伍在坚守。寒来暑往,八十八团一代代民兵已经这样坚守了60年。

作为兵团维稳的中坚力量,兵团民兵妥善处理生产、训练、执勤关系,在完成抢险救灾、应急处突、治安维稳等重大任务中磨炼队伍、锤炼作风,提高业务技能、实战经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出兵团民兵守边戍边的独特风采。

民兵的基础在基层。在突飞猛进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连队职工陆续成为社区居民,农业连队部分职能也将在体制改革中有所变化,对此,团场“兵”的职能该如何实现和凸显?

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兵团各团场积极探索在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组建民兵组织,增强“兵”的职能。

九师一团地处中哈边境,在团场改革中,一团将农业一、二、三分公司编为普通民兵一连、二连、三连,组建了291人的普通民兵连,主要通过日常培训、每年15天的全员军训、赴边轮训,提高“兵”的能力。

二师三十八团发挥人口集中在团部居住的优势,组建了人数为720人的民兵营,团场适龄职工100%编入民兵,团场维稳处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确保新疆和兵团辖区稳定,除了努力建设全国一流民兵队伍外,兵团党委还提出,要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完善兵地一体、上下联动、应对及时、处置有力的维稳工作机制。

对此,兵团已制订有力措施。“要强化党管武装观念,坚持和完善双重领导、党委议军、定期述职、工作例会、过军事日等党管武装基本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军事武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新举措、新路径,为全力维护新疆和兵团社会大局稳定注入了新动力。

改革,这是260万兵团人的追求!

改革,让兵团人脚踏荒原留下一串“风雷”。

人物感言RENWUGANYAN

李建伟(兵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是对改革的最高褒奖。过去的60年,我们之所以取得很大成绩,是因为我们不回避问题和困难,实事求是,迎难而上,在很多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今后,要取得更大成绩,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汗水、作出更多努力。

吴彬(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7年,八师、石河子市一家玻璃厂濒临倒闭,欠外债560万元。为扭转不利局面,天业公司果断将玻璃厂改制转产,生产以地膜为主产品的塑料制品,当年就实现利润170万元,跻身全国农垦系统利税百强工业企业。今年是兵团成立60周年。在这一历史时刻,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王建新(十三师柳树泉农场职工):过去的60年,很多家庭的小宝宝进了幼儿园,适龄儿童进入了各级各类学校,很多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这60年,机器的轰鸣声换来了收入,棉花和番茄转换成了钞票;60年,数以百万计的职工家庭喜迁新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开始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并萌生了新的梦想。这都是改革带给我们的,我们会永远记得。

上一篇:非洲动物的山东之旅 下一篇:羽化成蝶展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