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较劲是没有格局的做法

时间:2022-09-02 10:44:18

〔关键词〕家庭教育;较劲;尊重;双赢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一个10岁的小女孩提出自己去上书法课。妈妈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怕孩子在路上出安全问题。妈妈坚持送孩子,孩子坚持自己去,最后孩子要挟妈妈:“如果你执意去送,我就不去上书法课了!”妈妈也和孩子较上劲了:“必须去!”并且强拉硬扯地把孩子拉上车。小女孩又哭又闹,虽然最后妈妈胜利了,但是却破坏了孩子学习书法的好心情。我们大人有时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喜欢和孩子较劲,其实和孩子较劲是没有格局的做法。

孩子提出自己去上书法课,说明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这可是一个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啊!但是这位妈妈过度的保护,失去了锻炼孩子的一个契机。如果换了我,我会这样做,答应孩子的要求。如果对孩子的安全担心,就远远地跟在孩子的后面,放鹰。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又能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孩子较劲不仅两败俱伤,还破坏了孩子美好的感觉,得不偿失。

我在书店碰到过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小男孩正在投入地看一本书,妈妈对他说:“我的手机忘在车里了,你出去,把我的手机拿过来。”小男孩不耐烦地说:“你自己忘的,你自己拿去啊!”妈妈接着就气急败坏地说:“你这个没良心的,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给我拿个手机还不应该吗?真是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快去,你如果不去,你要的那双鞋我就不给你买了!”孩子也急了:“不买就不买,我就是不去!”最后妈妈打了孩子一下,气冲冲地自己拿去了。

孩子正在专注地看书,妈妈突然让他到车里去拿手机,孩子内心肯定很烦,所以拒绝妈妈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大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突然被打扰,就会有一种莫名的不愉快的情绪产生。这个时候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情绪,作为大人就要有所察觉,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而不是固执己见,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这位妈妈还犯了一个错误――付出不起,付出是要回报的,并且还要挟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理伤害特别大。中国家庭教育研究院詹惠元院长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富贵的心,富贵的心就是付出得不到回报没有不平衡感,富贵的心就是具有成人之美、辅人之志的胸怀。”这位家长如此与孩子斤斤计较,孩子长大了估计也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不会有太大的胸怀和人生格局。

和孩子较劲往往会把孩子推向毁灭的深渊。我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一个小男孩期中考试成绩下滑,家长把原因归结为孩子玩电脑游戏,所以爸爸把孩子痛打一顿,并且把电脑给停了。孩子不服,就用绝食对抗。爸爸铁了心和孩子较劲,并对孩子说饿死拉倒,结果这个孩子特别失望,最后喝了农药,幸亏抢救及时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孩子绝望的时候,真的会用生命来抗争,一些孩子自杀的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案例二:一位爸爸回到家,看见女儿正在玩手机,于是就气不打一处来:“光知道玩手机,我在外面累死累活容易吗?你能不能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你这样下去,就把你弟弟妹妹带坏了,你知道吗?”小女孩反驳道:“我怎么光玩手机了?我学习的时候你没看见,我学习的时候你不在家。”爸爸被小女孩的话气得失去了理智,夺过手机重重地摔在地上……小女孩看了一眼摔坏的手机,甩门就走。爸爸追上去来了一句:“你有本事永远别回来!”小女孩真的就没回家。前三天还坚持上课,晚上住在同学家,但是爸爸没去学校找过她。第四天,小女孩就没来学校。最后找到她的时候,已经晚了,她已经学坏了。这个小女孩成绩很好,在班里还是前十名,就因为爸爸和孩子赌气,毁了孩子的前程。

父母和孩子较劲,孩子内心有情绪或有恐惧,这就不利于启动孩子的慧心,导致孩子对自己负责的心启蒙较晚。将来孩子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孩子长大了,会继承家长较劲的性格。和别人打交道,也是喜欢较劲,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很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第二种情况就是自卑懦弱。如果在和家长的较量过程中,孩子总是输,这个孩子内心就会很自卑,就会养成残缺的人格。人格出了问题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各方面的发展。

家长和孩子产生分歧时,怎么办?我的建议:对话大于对抗,通过对话找到双方心里都能接受的那点。

一次,我太太吃晚饭前看了会电视,吃饭时忘记关了。电视正好播的是女儿爱看的小品节目,所以女儿提出边看电视边吃饭的要求。怕影响吃饭,我太太当时表情就变了,刚要阻止,我对太太摆摆手,指了指我,意思是交给我来处理。

我就问女儿:“你喜欢小品吗?”

女儿说:“是的,爸爸。我元旦联欢会还想在班里表演一个小品节目呢!”

我很专注地回应:“是吗?你能做到看电视不耽误吃饭吗?”

女儿认真地说:“当然能做到。”

我充满信任地说:“既然你能做到,那就边吃边看吧!”

她真的看电视没耽误吃饭,大约用了20分钟,吃完饭就去写作业了。

孩子的目的是看小品,我们的目的是不能耽误吃饭,这么一沟通,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意愿,这就叫双赢。既没放纵孩子的想法,又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教育孩子不是“你输我赢”的过程,而是“你我都能赢”的过程。

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儿子想在背上纹一个老鹰,现在正处于僵持阶段,让我想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我和这个孩子是这样沟通的:“纹身是一种艺术,我不反对纹身。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纹身的想法,但是我爸爸对我管教很严格,所以我没敢纹身。现在想想,真感谢爸爸的严厉,更庆幸我当时的理智,因为我现在的这个职业不适合纹身,因为我是教师。中国还是比较讲究传统的国度,有很多职业对纹身是设限制的,比如军人是绝对禁止的,教师、公务员也是不适合纹身的。如果你现在真想纹身,我建议你在手臂上纹,并且纹较小的图案,纹得不要太深。因为现在的激光技术能把它处理掉,但是要半年的时间。或者你将来纹身,如果你的职业不受纹身的限制,你可以大胆地去纹。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选择权在你手里。”

与孩子沟通一定要尊重孩子,并让孩子从内心感觉到你真的是对他好。强势和咄咄逼人的语气只会让孩子反感。由于我们的对话是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所以这个孩子听了我的话之后说:“我想当兵,如果不能参军,我再考虑纹身吧。”这么一沟通,孩子很坦然地接受了我的建议。有时候,你越反对,越和孩子对抗,越和孩子较劲,孩子可能就越走向反面,就会事与愿违。

很多时候,我们都站在孩子奇妙世界的门外,用我们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世界,却从不曾走进孩子的世界。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我们只有用心修炼,用我们的耐心、爱心、真心去打磨一把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他们才不会在失望中一次次地关闭心门。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为了让孩子早日成人成才,作为父母永远不要和孩子较劲,因为和孩子较劲是没有格局的做法。和孩子较劲只会让孩子心胸狭窄,会让亲子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甚至会把孩子推向深渊,毁了孩子的一生。

(作者单位:1.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唐村中学,济宁,273522;2.山东省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石桥第一小学,济宁,272069)

上一篇:多元一体,长三角崛起之路 下一篇:新疆内职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