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密斯·凡·德·罗作品中的《老子》道家思想

时间:2022-09-02 10:32:07

论密斯·凡·德·罗作品中的《老子》道家思想

摘要: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各种建筑思潮、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兴兴向荣之余,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老子的道家思想在密斯·凡·德·罗建筑作品中的体现,希翼达到重温经典,并从经典中得到新启发的目的。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有无相生;less is more;纯净形式

一个民族的建筑空间观念,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作为本民族思想文化结晶的载体,产生、发展和成熟的。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的抽象性质使其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可塑性。乍看上去,道家文化似乎与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关联性不强,其实在现代主义建筑几位大师之中,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作品中的设计理念,与道家思想或多或少有重叠之处,笔者就此试作分析一二。

一 “有无相生”与“less is more”

在《老子》第十一章中提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生万物,万物莫不属于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其实是老子对“空间有无转换”的表达。有者,即有形有状的东西,因其存在,才能发挥作用。然而没有这个“有”可资以为利,“无”的作用便不复存在。器、室正是借着它们中间的“虚空”——“无”才能发挥作用,没有这个“无”,器、室的价值也不复存在,这“无”的作用及地位可见一斑。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中,特别强调对建筑空间的考虑,密斯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之一,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尤其是“less is more”的立场和原则,深刻影响了几代设计师。这句1928年提出的名言,在密斯设计的巴赛罗那博览会德国会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巴赛罗那博览会德国会馆因其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新颖的构图和简洁的细部处理使密斯一举成名。在这个作品中,“少”无处不在:平面是空间生成的基础,干脆利落的水平线与垂直线贯穿整体,没有曲线和斜线,整个空间构图率直干净。八根十字形钢柱,引导着几何次序,如薄片般轻盈的的墙体穿插其中,灵动地纵横交错,形成了即分割又联通,即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空间不再封闭,空间与空间之间流畅连接,自然流淌,穿过体积的视线,将人引向深远的室外景色。而其抽象的构成,又犹如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作品。风格派理论:将方盒子般的房间分解成壁板消除三维,中空立方体不再存在,空间得到解放和新生。这种反三维透视法,将形体压缩成不能再精简的二维体系,让二维的线和面在透明材料限定的空间内交错叠映,使纯粹空间超越了物的“极少”,道家的“有无相生”理念,便这样在密斯的“极少”生成的广阔丰富的艺术空间中得到了体现。

二 “崇无尚空”与密斯的“纯净形式”

1929年的巴赛罗那博览会德国会馆,让密斯一举成名。走过40年历程,当密斯为自己祖国设计新国家美术馆时,其实标志着他人生的又一高度。和早年的巴赛罗那博览会德国会馆相比,密斯晚年的设计在单纯化造型中寻找归宿,宛若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守静笃,致虚静”。

这座美术馆是一正方形的两层建筑,基座之上是正方形的展览大厅,四面皆是玻璃墙,黑色的钢屋顶立于八根钢柱之上。这个巨大的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正方形,在天地间就是一方凝重的黑石,默然立于灰色的地面,而当人走进去时,八根柱子悬挑起的巨大正方形屋顶,如黑云压面,巨大压迫后是久久无言的震撼。密斯·凡·德·罗在此,将建筑还原到建筑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言:“将建筑活动从美学的投机中解放出来,保持建筑真正的东西……让建筑回到他原来的地方。”这也正如密斯喜欢的大师马列维奇的绘画,将绘画创作还原到绘画本身。马列维奇1919年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白纸上赫然一个黑色的正方体,它的空无一物恰恰是其充实之处,如马列维奇所称:“……这能量最终在绘画的白色沉默之中,在接近于零的内容之中表现出来。”他认为绘画中的“无”不是虚无主义的表示,而是回到原点,回到最初的真实。奥斯本斯基在讨论《老子》时说:”“道是一个无角的大方形,伟大的声音是听不到的,伟大的形象是没有造型的。”这正是老子道家思想中的“大象无形”,而这“无”的回归正是建筑的“空”。

三 结语

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潮和文化撞击,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正是因为“道”的巨大的包容性和可塑性,使得研究道家思想在各种流派建筑中的运用有其必要性,《老子》中的设计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创作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炜.简洁孕育丰富——密斯“少就是多”的诗意解析[J].才智,2008(04).

[2] 孙琰.简析道家的设计思想在有机建筑中的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 马生泓.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N].中华建筑报,2007-12-29(B07).

[4] 刘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空思想[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5] 唐盈.向方形致敬——评密斯的至上主义美学[J].四川建筑,2008(06).

[6] 回凌云,徐莹付,兴鹏. 大象无形——浅析马列维奇的《白色的白》[J].名作欣赏,2012(01).

[7]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8] 布鲁·诺赛维.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上一篇:论新媒体对广告受众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建筑钢结构耐火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