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时间:2022-09-02 10:23:51

浅谈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摘 要】本研究探讨了体育教师要从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潜心阅读专家论著,乐于参与作课活动――研究课、示范课、赛课活动,勤撰写学术论文,虚心寻求学科间的合作,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善于学会学习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参与培训的往往是教育理论的专家、学科的专家,这些专家往往对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态非常了解,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和众多成功的实践经验。亲身聆听专家的讲座,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动力,缩短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

二、潜心阅读专家论著

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理念制约的,没有理论支持,课堂教学是不会丰润的。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学生自己之能,发展他们自己,同时也发展教师本身。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问题的阐述,阅读现代新的教育理念的专著,多了解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汲取其精髓,并且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尽快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三、乐于参与作课活动――研究课、示范课、赛课活动

作课活动是教师教学生涯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生动、最直观的成长方式。教师在作课活动中首先会受到先进教育思想洗礼,继而对固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反思,这是教师从专业幼稚走向专业成熟的必然过程。

四、勤撰写学术论文

撰写学术论文某种意义上反映着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教学、教研活动、自我培训进行研究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既是体育教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过程,又是体育教师学术信念、科学精神彰显的过程。撰写学术论文不仅要对专业问题进行深究和追问,还要对大量的资料进行检索、筛选、分析和解构,还要寻求相关学科领域成果的帮助和支持。这就为体育教师拓宽视野、积淀专业知识、丰富专业内涵创造了条件。

五、虚心寻求学科间的合作

在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和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学科间的知识交叉越来越多,单一学科教师单枪匹马,有时不能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科间教师的共同合作,进行知识的互补。

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是有效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参与课题研究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层次,让其开阔视野。其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体育教师很容易发现自身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地到同仁的帮助和指导,使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第三,参与课题研究能让体育教师系统地掌握体育科研方法,如怎样选题、选什么课题,如何设计问卷、采用什么科研方法,如何撰写论文等,都能让体育教师得到锻炼。

七、善于学会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学会学习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定向,也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活到老,学到老”,从一种道德箴言变成了现代社会一项基本要求,体育素质高低不是决定于过去运动技能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决定于自我发展和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体育课程而言,各种新的竞技项目和休闲体育、娱乐体育、时尚运动项目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不可能兼顾所有内容,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教师在职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充电”,增加“内储”,学生的体育爱好多元而广泛,体育教师如果停留在过去的“传统项目”上,难免在教学实践中捉襟见肘。因此,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体育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自身也应是一个学习者,体育教师应该“学会学习”,进而实现“继续学习”,以满足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发展要求,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生活化的行为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学习就是正规的、正式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以授课为方式的学习,实际上,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是在实践中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同时,网络是体育教师走进研究的平台,它敞开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使体育教师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地点自由。在网上教师可以直接与许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对话,学习较先进和前沿的教育科学理论,了解热点的体育教学问题;还可以与同行交换智慧,进行思想的碰撞。面对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传统的“一块场地、一些器材、一支口哨、一本课本、一张嘴巴”的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时代教育的要求,这种以教师灌输或者“放羊式”的传统教法,正面临着淘汰。

参考文献:

[1]马浩鹏.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

[2]李尚明.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及现代教师培养方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7).

[3]杨晓波.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4]张超,李赞.对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上一篇:浅析小学生作文教学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