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新思维加快盛乐经济园区建设步伐

时间:2022-09-02 10:17:02

运用创新思维加快盛乐经济园区建设步伐

盛乐经济园区建设以建设和林格尔县重要工业基地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差异性发展战略和重点突破战略,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路子,步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轨道,用“招商引资的有限项目,促进了园区乃至和林县各业的无限发展”,实现了园区建设之初提出的“一年起步、二年发展、三年见效、五年成为亮点”的奋斗目标。

一、崛起的盛乐经济园区

从1999年盛乐经济园区成立到现在,在区市县三级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怀与大力支持下,使昔日风沙弥漫、坟莹遍野、寸草不生的地方,变成了今天厂房林立、绿树成荫、花草遍地、道路宽畅平坦、晚上灯火辉煌,初步形成了一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

五年来,盛乐经济园区在基础建设方面,累计完成了15平方公里“七通一平二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新建园区市镇黑色道路2117公里54万平方米,分别铺设了16.7公里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区内自来水供水达到了4万吨/日,供汽达到117蒸吨/小时;建起3.5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两座,架设区内高低压线路20.5公里,开通了程控电话和宽带数据业务及有线电视;栽植了20余万株树木。在招商引资方面,累计引进技工贸企业、院校共384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39家,工业企业16家,基础设施建设企业10家,注册销售企业13家,大专院校1家,四星级国际涉外酒店1家,农牧水开发企业4家,引进、建设和壮大蒙牛、绿鑫、兆君、宇航人等乳、肉、绒、林四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特别是培育了一个全国闻名并超出和林县区域之外拉动30万农户百万农民的乳产业。合同引进内资51亿元人民币、外资5600万美元。在效益方面,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5.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2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安排就业人数1.7万人。

二、运用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加快盛乐经济园区建设步伐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十分重视总体规划,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多次到国内先进开发区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又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听取专家教授的意见,对盛乐经济园区的近、远期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并制定出了园区年度实施计划。同时结合实际,把园区定位为以当地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为主导、以食品加工业为核心工业园区的思路。还对园区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运用经营理念,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改善园区投资环境

园区在建设之初,针对和林县是国贫县,建设资金严重紧缺的现状,提出“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面放开公用设施建设市场。同时,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进区参与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争国资、引外资、融民资的融资路子,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园区累计完成了1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按一般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工程量来计算,累计完成了9亿元的工程量,其中政府拿出不足5000万元,其余都是通过引资来完成的。

在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园区十分注重软环境建设。和林县各级领导做到“三明”,即在开放工程总体谋划上高明,站得高、看得远;在具体项目洽谈中开明,算大帐,先予后取;在对项目的后期管理上精明,特别是对落户园区的企业尽我们一切之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坚持“全方位开放,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内循环”、“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机制,提倡“投资者即上帝”、“客户第一”,“人人是投资环境、事事是信誉形象”、“新事新办、特事特办”以及“言必行、行必果、令必通、干必成”等一整套新的办事方式,即所谓的盛乐模式,为客商进行全方位服务,同时,对园区内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有力的改善,使园区与企业形成了一种水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

在项目的招引上,园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采取以商招商、社会招商、以人招商、以情招商、网上招商等途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选项目时,按照园区定位,以加快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和发展“绿色工业”为目标,注重依托产业优势,把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畜牧业、资源开发项目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五年来,累计引进技工贸企业384家,其中,工业企业28家,大专院校1家。

(四)积极扶持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膨胀体积、延伸链条,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园区现在形成了以乳、绒、肉、林四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

三、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为逐步扩大经济总量,扶持这四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园区创造良好环境,使蒙牛公司连续四年扩建了四期生产基地,累计投入20多亿元,共有70条生产线,形成了日处理3000吨鲜奶的生产能力,年加工鲜奶70万吨。目前,园区五个农场达到人均1头奶牛,建成了一处科技含量较高的奶牛小区,引进一家万枚奶牛胚胎示范企业。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在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又新建了综合技改项目。兆君集团内蒙古兆旺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绿鑫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也正设计寻求扩大生产规模的途径。在蒙牛乳业、兆君集团等企业的带动下,与其相关联的产业纷纷入园,如:胜乐包装、盛都纸业、高氏纸业是瞄准包装业入园的,万世宝羊绒、铁骑纺织是瞄准绒产业入园的,师大等院校是瞄准园区文化品味和人口资源入园的等等。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龙头企业的扩张,园区的GDP每年基本以两位数的增速递增,促使园区工业经济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立足长远,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审视园区的发展环境,继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行政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为企业家投资创业提供最佳的服务,使园区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而达到“三个转变”。即把农村集体土地合理流转,将土地适度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集中,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系统化经营,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通过激活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通过吸引科技人才投身于推广各业科技、转化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培训,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在具体工作中,扶持在建企业尽快投产,签订协议企业早日开工。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通过跨国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以人招商等途径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努力使生产力诸要素迅速向园区聚集。

(二)立足主导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

园区现在的主导产业是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绿鑫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兆君集团内蒙古兆旺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肉、绒、林四大产业。园区成为自治区20个“特区”之一,今后要创造条件,用活、用尽“特区”所有政策,给它们留足发展空间,促使它们逐年膨胀体积、延伸链条,并围绕这些企业,引进一些相关产业,相互促动,共同发展。给入区企业配套生活和安居工程,逐步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及企业家“放心、安心和顺心”地生产和工作。

(三)加强制度创新,逐步完善公共事业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园区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步完善配套园区的服务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供需与消费需求,努力使入区企业做强做大。同时,按照WTO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创新机关管理体制,建设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以满足入区企业发展所需。

(四)调整产业结构,做到“以工而牧、为牧而种、为种而工”,努力构建工业大县

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坚持市场导向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产业、产品为关键,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为重点,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农业的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企业进军农业领域,农业领域运用工业理念进行生产、营销和管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需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强城市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抓第一产业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科学化武装、社会化服务。和林县通过建设园区,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就是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的体现。所以,盛乐工业园区的建设,就是抓龙头企业的培育,为农村工业化打造强势主体;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建设“第一车间”;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农村工业化架起坚实桥梁;抓市场环境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创造良好平台;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抓农业项目建设,为农村工业化提供外部动力。

上一篇:对国有企业负债经营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融入首都经济圈加快内蒙古中西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