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2-03-29 10:15:10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中心城市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城镇体系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已演化为城市实力的竞争,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已成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内蒙古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

中心城市是内蒙古加快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初中期由工业化拉动城市化率快速提高的过程中,中心城市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派生出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大都市区、城市带(圈)的结构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对经济社会能量的集聚力。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方向,也往往是以中心城市为主。

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必须把非均衡的发展作为基本战略,构筑若干发展极。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先进,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文化发达,人才资源丰富,人口聚集,市场容量大,产业发育较快,有利于分工协作,因此,把中心城市作为最重要和最现实的区域发展极是最为合理的。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当前,内蒙古县域经济以农牧业经济形态为主,92%的旗县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背景下,必须善于借助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走上快速和跨跃式发展的道路。

内蒙古中心城市需要加快发展

总的来看,内蒙古中心城市应当具有的集聚扩散效应不强,在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与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其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弱。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龙头,包头市2003年GDP(不包括市辖县,下同)仅为450.19亿元,仅及广州的13%,深圳的15.7%。作为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市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为21.37亿元,只为深圳的7.3%,广州的7.7%。由于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小,实力弱,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都比较有限。

区域性中心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东西部按照年底非农业人口(不包括市辖县)划分,目前内蒙古22个设市城市中,特大城市只有1个(包头市),大城市2个(呼和浩特市、赤峰市),中等城市4个,大中城市数量只占城市总数的26%。

城市体制僵化,机制不灵活,缺乏强有力的内在发展动力。机制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束缚严重,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因此,进一步解决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强。根据国内有关专家的研究测算,目前两大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均低于全国200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水平,其中呼和浩特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74位,包头位居第100位。东部重要城市赤峰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只排到150位。

以上情况表明,目前内蒙古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并不经济,由此抑制了中心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因此,现阶段应把发展中心城市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首要环节,努力构筑经济强劲增长的载体。

内蒙古中心城市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未来内蒙古城市化发展要选择发展基础好、潜力大、条件好的中心城市优先发展,率先突破,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筑若干经济区,进而带动全区整体经济发展。从全区整体发展的角度看,无论从现有基础还是辐射能力来考虑,首先要进一步突出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个中心城市的发展,进一步构筑带动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金三角”,成为自治区“走进前列”的主要支点。其次,应努力增强赤峰、通辽市的竞争力,发展成为自治区级中心城市,成为自治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特别是要努力把赤峰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区东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同时,也要研究其它中等城市的发展,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增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

加强中心城市的规划。要增强发展中心城市的战略意识,宏观指导更加明确,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机制更加灵活。制订中心城市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增强规划对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公共建设的指导和控制。引进国内外高资质高水平的规划设计队伍,引入竞争机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中心城市的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结合壮大中心城市,规划一批大型项目,并配套相应政策,促进项目开发。

把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进行超前建设,促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增长极。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增强竞争力。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的发展,要为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服务,为提高带动辐射能力服务,为吸纳农牧区剩余劳动力服务。要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类型。如:呼和浩特市应充分利用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扩张城市经济实力和人口容纳水平,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跨省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进一步强化在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等方面的中心地位。包头市是我区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之一,科技实力强、产业基础雄厚,要突出发展对国民经济带动能力强的稀土科研生产、冶金、工业、机制工业,突出城市功能扩张,成为全区开放度最高、市场发育最全、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地区。赤峰市是内蒙古东部重要的工业和农牧业基地,要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重点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和加大能源矿产开发,以特色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用产业支撑城市加快发展,把赤峰市建成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

努力提高城市间的横向联合效率。在区域上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地带”,系统地发挥出城市化区域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村牧区人口,带动农牧区经济改造和升级。重点在全区推进形成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中心的城市群,以赤峰、通辽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以海拉尔、满洲里为中心的城市群。

把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周边旗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定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时,要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考虑。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布局的调整,要考虑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中心城市市中心实施“退二进三”时,要把有关工业项目适当安排在靠近城市的周边旗县。周边旗县要把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心城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自身产业与中心城市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吸纳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要利用中心城市的信息优势,架设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积极利用中心城市的技术优势,改造自身传统产业。通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引进和联合,与中心城市的龙头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强化经营城市理念。中心城市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在城市快速成长的工程中,有条件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土地、道路、桥梁及其相关延伸资本(如路桥的冠名权)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引增量,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实现把城市资产视为公益财产到可经营性资产的转变,城市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到资本经营的转变。

上一篇: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关于内蒙古农畜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