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酶联免疫分析结果的因素

时间:2022-09-02 09:57:05

浅谈影响酶联免疫分析结果的因素

【摘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指标应用范围广泛、操作方法简便的技术之一,其在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以及结核等传染类疾病的初步诊断及激素的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成本低、环保且适合大批量筛选等优点,但是一些影响ELISA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并注意到,比如样本的保存、污染,待检标本本身受溶血、药物等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有所偏差。本文简述了影响ELISA法检测的因素,期待相关工作人员知悉,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让百姓身安心更安。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影响因素;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86-0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检测时,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由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ELISA试验被广泛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的测定,检测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加样、温育、洗涤、加酶、显色、测定等[1],检测方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捕获法等,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较多,包括样本因素、操作因素及环境因素等,需要引起注意。

1 样本因素

1.1 溶血

溶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出大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红蛋白,在洗涤中很难完全洗脱,从而与加入的底物反应导致非特异性显色,干扰测定结果[2]。

1.2 保存

标本在低温下保存过久,IgG可聚合成多聚体,间接法检测时会导致本底过深,严重时可以造成假阳性[3]。长期冻存的样本要避免反复冻融,防止抗体效价下降[4]。

1.3 样本污染

样本被细菌污染后,细菌体内的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中的亚铁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组成相同,使检测结果出现非特异性显色。

1.4 标本的凝固

标本凝固不全时,血清中残留的纤维蛋白原可以附着在酶标板孔壁内使酶标记物不易洗脱,在测定时造成假阳性结果的产生[5]。

2 操作因素

2.1 试剂的准备

在试剂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知名度高,具有“三证”的厂家生产的试剂,不使用无批号、过期的试剂,不混用不同批号的试剂。

2.2 试剂的使用

试验开始前,先将试剂盒从冰箱中拿出置于室温中平衡30min,再进行检测,使微孔内的温度达到所需要的温度,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2.3 加样

样本的加入使用微量加样器,滴加试剂时要把样本垂直加入微量孔底部,注意标本不可溅出,不能产生气泡。向每个微量孔中滴加不同样本,要注意更换移液头,避免标本的交叉感染。微量加样器要定期校准,保证加样量的准确。

2.4 温育

温育是影响检测结果最为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对弱阳性标本影响最为明显。温育最常采用的温度是37℃,将ELISA试验板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温育,同时给ELISA试验板加封贴封纸,以防止孔内液体蒸发或杂志进入孔内干扰试验结果,温育时间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

2.5 洗板

洗涤时要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洗涤次数过多或过少会造成结果的假阴性或假阳性。试剂盒中的洗涤液是浓缩洗涤液,使用时需要用去离子水稀释,现用现配,洗板时要保证洗涤液注满各反应微孔,洗完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2.6 显色及结果判断

操作时显色剂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使用前现配,滴加时注意不要溅出孔外,严格控制显色时间和显色温度,避光显色。显色终止后的15min内使用酶标仪读数,酶标仪要先预热15min~30min。

严格按照试剂盒提供的阳性判定值(CO)进行结果判定。通过酶标仪读取吸光度值,计算出S/CO,判定阴、阳性结果[5]。

3 环境及其他因素

不能忽视实验室的环境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好通风、防尘工作。定期对移液器、恒温箱等仪器做检修、校准、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检测的系统误差。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实验技能与职业素养,加强责任心,更好地完成实验。

4 小结

ELISA方法目前已成为实验室中检测病原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常会因标本、试剂、操作方法、环境等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的判断,因此应引起实验人员对ELISA检测中干扰因素的高度重视。本文对ELISA检测中可能出现影响试验结果的环节进行了简单的讨论,为试验中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提供了解决思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避免或减少各种影响干扰因素,力求结果准确可靠,为疾病的诊断和科研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6-178[J].[2]王兰兰,柳永和,李双庆,等.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测[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6.[3]李金明.血液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检验中应重视对弱反应性标本的确认[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7):577-58O.[4]彭静,管青,王斌,等.HBsAg检测结果弱反应的分析与处置[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 (4): 284-285.[5]徐娅舒.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的质量控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05).

上一篇:浅析细节在中学篮球课中的作用 下一篇:1例癫痫病患者特殊抽搐发作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