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角度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时间:2022-09-02 09:54:52

基于发展角度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在城市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现代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仅仅把历史文化遗产当做了历史存在加以保留和利用,但是文化遗产的历史原真性和风貌完整性要求我们对其进行发展型的保护,即站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角度上,考虑历史文化遗产如何科学地保护并且怎样与城市发展相协同。

关键词:保护;发展;转型

Abstract: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like a raging fire today,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modernization. People just tak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s a historical existence to retain and use, but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requires us to its development, which stoo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onsider how to protect scientifically and how to coordinate with the c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protectio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在城市发展成熟之前,我们所有时代都是在倚仗过去城市发展的遗迹中进一步的扩展和进化,然而在历史发展和人思想未成熟的时代,人们并未意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逐渐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有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尝试从多种角度、各个方向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现今,需要被讨论的不仅局限在文化遗产保护,更需探索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协同的契合关系。怎样做到保护的同时增进城市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者们不断探求、继续解决的问题之一。

2文化遗产保护的渊源和重要性

2.1文化遗产保护经历的转折

所谓传统文化,最先包含的首先是某种具体的可搬动的器物,例如古董花瓶等,从很久以前便让人意识到其保护的价值;然而古老的建筑,由于它是上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在封建时代,各个统治者都会毁旧建新。

幸而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学者意识到了保护城市已有遗迹和文化的重要性。在18世纪中后期,保护与修复的概念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到19至20世纪,各国相继立法,成立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2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文化遗产不仅仅代表着当地的公有财产,更体现着文化积淀和保护意识。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从简单的古建筑一直到包含了居民生活形式的整个街区的保护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文明提高的体现,尤其对于规划学者来说,必须将其当成职业使命,在立法保护的基础之上,更强调人文因素,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的、宏观的、战略和发展的角度解决保护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3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1两者具有不可辩驳的关联性

有人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这无疑是对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做了协调。城市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牵连着众多的元素。保护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发展,能够在保护中求发展,即是在城市上建造城市的另一种表达。在对历史和未来层面的讨论中,保护和发展同样联系紧密。

3.2两者在规划途径中也存在矛盾性

对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遗产本身就是对发展的一种别样的挑衅。我们总会对比现在比历史的优势,很少回顾基于不同时代背景下文化、环境的变革。保护与发展在规划的角度上看,往往面临着是应该保留原有建筑和道路而造成狭小空间的拥堵,还是应该大刀阔斧地建设宽敞的空间以缓解人和交通的压力。

3.3两者的矛盾具有可协调性

不论是站在历史的舞台上还是未来的角度中,任何看似矛盾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被调节的,因为产生矛盾的根源本是来自同一本体,而本体自身就能起到解决问题的效果,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也不例外。

解决两者矛盾的根本在于研究城市中文化遗产所能进行的基于保护层面之上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绝对的圈地保留,也不简单以改造来成为成就它的一种方式,发展的意义在于对历史的尊重、对现代的利用和对未来的价值。

4参考实例

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上世纪70年代,袁家村积极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在搞好农业的同时,实践工业富村的战略,先后办起了砖瓦窑、水泥厂、汽车运输队等多个企业。但此后袁家村似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两年却突然以“观众印象体验地”的身份重新亮相。

现在袁家村的发展观念极为明确——绿色、环保、生态的旅游产业,创建民风、民俗体验街,集中展示明清以来关中农村生活的演变。一条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陈列着布坊、醋坊、茶坊、油坊、豆腐坊、醪糟坊等,突出展示传统特色作坊和民间生活形态。人们可以拉一下茶炉边的风箱、推一把磨面的磨盘,如此亲力亲为的旅游形式打开了上一代人尘封的记忆,也让下一代人增加了对关中民俗文化的了解。

这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旅游方式借由良好的地理条件、丰富的体验形式、可口的农家菜肴一跃成为陕西境内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之一。历史古镇的文化底蕴加之生态旅游的发展业态,使袁家村走上了历史文化保护和自身发展协调良好的创新之路。转型旅游方式的成果可见一斑。

5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协同

5.1以特征和价值评价为依据对文化遗产分类分级

对于相同或不同文化圈、文化线路内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现状和历史价值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估,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形式、大小、状态的遗产制定分门别类的保护性措施;另一方面,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比较和区分,从而更科学地确定保护的等级。

比如说因地域差异能将文化分为中原文脉、江南文脉等等,在不同地方文化遗产类型必有不同,保存现状、保存方式也有着显著差异,中原文化遗产偏重厚重的历史传承,相对保护也更应尊重原真性,而江南文化遗产则偏向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那么保护则应重视景致的利用。

5.2避免文化遗产发展的误区

从各类文化遗产申报、开发的过程中,规划往往要显示本质特征,避免形成四方面的误区:重申报、轻维护;重开发、轻保护;重旅游设施建设、轻科学文化研究;重景区发展、轻社会参与。

如果要让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必须从保护开始着手,保护不仅仅意味着申遗成功,更需要多方面的维护与协调。

5.3转型发展也是保护

现今,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无不利用其厚重的历史氛围、传统文脉来发展旅游型城市,这样的做法好处在于既能在全国以至全世界的范围里宣传、提升自身的城市魅力,更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收获巨额的经济效益。而现在的旅游型城市,在旅游业大肆侵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失去当年的风韵,导致古镇不古、水乡无水。

在城市发展的范畴内,必须从长远的方向考量遗产的文化脉络在发展中何去何从,因此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然而考虑到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更多拥有的是历史文化遗产而非物产资源,转型的“型”便应独树一帜:将仅靠游客量取胜的走马观花式浏览转变为休闲怡情的体验式深度旅游,打造感悟生活、品味文化的学习型旅游、观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会务型旅游等。

6 总结

基于以上保护实例和保护方法的探索,不难发现,城市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努力,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同的背景下,不断努力,需求更加科学和理性的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晓燕,包伟民.江南市镇——传统历史文化聚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综合评价的AHP模型[J].基建优化,2001(3)

[4]汪昌极,苏扬.美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4(5)

[5]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斯,塔内尔·厄奇.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张枚英,董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影响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涡街流量计在蒸汽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