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02 09:46:1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与管理是制约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的关键因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搭建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的平台。

【关键词】新课程 和谐师生 构建

一、优化师生关系,尊重是前提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更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要动辄就训斥,挖苦学生,更不能谩骂和随意体罚学生,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以理服人,以德正人,宽严相济,教育得法,才能换来学生的理解与尊重,才能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尊重学生不等于溺爱学生,不等于漠视学生的错误,而是使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我的班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父母在他上初中时就分开了。刚开学没多久,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向我“投诉”过他,在课堂上,他不但违反课堂纪律,而且经常接下句,顶撞老师,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他和班里同学的关系也很紧张,成绩也非常糟糕。一开始的时候,我批评过他几次,但每次都不奏效,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在一次家访中,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有一些吃惊,也找到了一些他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他的父母离异后,双方都在外地,都不愿意带他,他只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初中后,他的性格上慢慢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爱与人交往,原本很好的成绩也一落千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感到很心痛,也很心疼,同时我也开始反思以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于是有一天放学后,我把他留了下来,简单地沟通后,我告诉他老师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想和他一起分享。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幸福来敲门》,是一部非常励志的电影,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它讲的是主人公在被妻子抛弃,自己又面临失业的情况下,带着年幼的儿子克服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看完电影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双眼含满了泪水。他郑重的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谢谢你没有放弃我,也谢谢你对每一个差生的尊重。最终这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母亲所在城市的大学。每每想到这个学生,都会一次次地提醒我,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容许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付出爱和努力。

二、优化师生关系,沟通是桥梁

尊重是理解的前提,沟通则是理解的桥梁。要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搭建沟通的平台,通过沟通,可以融洽师生关系,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学生所想所思,通过沟通,也可以化解误会和消除隔阂。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

1.注意沟通的语气和表情。在与学生沟通时,要用和缓的语气,而非强制性的语气,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体态的变化,而不能心不在焉,让学生觉得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进而产生中断沟通的想法。

2.注意聆听学生的讲话。通过仔细聆听,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保持顺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关怀,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要懂得“换位思考”。所谓的“换位思考”是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处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来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并且能将这种体验向学生表达。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地做到“换位思考”,必将提高沟通的效果。

三、优化师生关系,真诚不可少

无论是对于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还是师生关系,真诚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面对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形成的学生,更应该做到真诚对待学生,以真心换真心,以真诚换真情。只要你是真心地关爱学生,学生一定会心神领会。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换取学生的信任和真诚。对学生不能讲假话、空话和违心话。我所任教的学科是高中政治,有时在学生问问题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些由于自身理论素养不够而当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从不会对学生敷衍了事,我会很直接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一时也拿不准,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一下,然后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好吗?我所表现的真诚也同样会感染学生,学生总是会很信任地接受我的提议。假如说老师不能真诚地对待学生,不懂装懂,甚至以粗暴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不信任和反感,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时,要以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交往,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教学中都应如此。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每一个教师切切实实地发挥主导作用,付出爱与努力,打造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维鹏,孙晓燕.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

[2]丁兰惠.做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者[J].新课程学习.2010(01).

上一篇:情境创设,让课堂走向高效 下一篇:如何“经营”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