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素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探讨

时间:2022-09-02 09:15:48

脑钠素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探讨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浓度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关系。 方法 76例AMI患者分别在急性期24~48小时内和4~7天抽血检测BNP,经住院期间 及出院后平均12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二次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后第一次血浆BNP值(467.8±198.9)ng/L和第二次BNP值(422.6±1 65.5)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0.2±28.4)ng/L,P<0.01;发生总心血管事 件患者第一次血浆BNP值(558.4±146.8)ng/L和第二次BNP值(586.7±184.6)ng/L比较, 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有进一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而发生死亡组和 心衰组第二次血浆BNP浓度均显著高于第一次[其值分别为(676.7±167.6)ng/L对(492.5 ±203.2)ng/L和(647.2±117.4)ng/L对(545.1±68.3)ng/l,P均<0.05];未 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第一次血浆BNP值(411.9±132.4)ng/L和第二次BNP值(289.6±105.4) ng /L对比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显著下降,P=0.015。结论 AMI急性期B NP浓度显著升高,BNP浓度持续或进一步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BNP浓度动态变化 可作为AM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报因子。

[关键词] 心肌梗死;脑钠素;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5-032 2-02

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差异很大,寻求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评估AMI预后进而在临床上采 取相应干预性措施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脑钠素(BNP)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心力衰竭方面, 在心肌梗死方面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AMI早期血浆BNP浓度动态变化,评价BNP浓度动态 变化对AMI的预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1)AMI组:选取自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间在本院住院的首次AMI患者76 例,AMI的诊断均符合WHO诊断AMI的标准,入选病例均除外合并肾脏疾病和既往心衰史者。7 6例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72.6±10.2)岁。其中有17例患者行静 脉溶栓治疗,36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 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1~84岁,平均(72.0±6.2)岁。均无心脏 及肾脏疾患。

1.2 方法:所有A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第一次)和发病后4~7天(第二次)静 脉采血;健康对照组只检测一次。经肘前静脉采用2ml注入已预先加入EDTA的试管中,立即 进行离心(每分钟4000转)5min分离血浆待检。BNP 测定:采用美国博适(厂家)生 产的 规格为METER PLUS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衰诊断仪(由杭州丽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供货), 在室温恒定20℃的环境下进行检测,使用荧光染色的抗体标记,快速定量检测血浆BNP浓 度,15分钟内检测结果自动算出[1]。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心肌梗死后3个月,采 用PHILIPS 5000彩色多普勒血流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为2.5MHz。患者取左侧卧位,平静 呼吸。以左室腱索水平为标准测量区,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Ds) ,求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根据公式EF=(EDV-ESV)/EDV得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2次,取平均值。LVEF≤45%定为左室功能不全。所有AMI患者 均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每3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观察12个月,以住院或观察期间的 心血管事件为终点。心血管事件评定包括心血管死亡和任何因心血管事件而住院(心衰、心 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和组间连续变量比较均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BNP浓度比较:见表1。

AMI组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第一次血 浆BNP浓度高于第二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BNP浓度动态变化与临床结果的关系:见表2。

76例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平均12个月的随访中,共有13例患者(17.1%)死亡,其中4 例在随访期内死亡。死亡患者中血浆BNP值第二次比第一次明显升高。心肌梗死后3个月LVEF 平均为(51.3±10.2)%,18例(23.6%)患者LVEF≤45%,诊断为心衰。心衰患者BNP值两次 对比也显著升高。AM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共有29例(38.2%),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心衰 、严重心律失常和梗死后心绞痛,其中6例发生两种以上事件。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组血浆BNP 值第二次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共47例,两次血浆BNP值对比呈 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2.3 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BNP值的比较:见表3。

心血管事件发生组无论第一次还是第二次组浆BNP值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BNP属钠利尿肽系统,具有排钠、利尿、舒张血管作用,还可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2]。主要来源于心室肌细胞,在心室容量负荷 过重引起心室压力及室壁张力增加时分泌增多。AMI后心脏钠利尿肽系统被激活,血浆BNP浓 度迅速升高[3]。BNP浓度一般在AMI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并 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4]。本研究第一次采血时间选24~48小时内以避开达峰上升 期;第二次选第4~7天,以便尽早对AMI预后进行评估并及早积极干预。近年来Ezekowitz等[5]和Wu CJ等[6]以及Grabowski等[7]均研究证实AMI后BNP值 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但BNP水平标准及其早期动态变化在预后评估方面价值尚 不清。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浆BNP浓度在AMI后迅速升高,二次血浆BNP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以往文献相符[8]。AMI后死亡和心衰患者两次 血浆BNP值比较,第二次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MI患者血 浆BNP值动态变化明显上升时预示预后不良,需积极干预治疗。AMI后BNP的持续升高可能是 对心肌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负反馈行为,以此来阻止心肌的纤维化和肥厚,即抑制心室重构, 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9]。BNP与心衰的关系已得到多数研究证实,心衰加重,BNP 水平升高。本研究中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两次血浆BNP值相比,第二次血浆BNP值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表明AMI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仅与单次BNP值有关 而且与其后BNP值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即使第一次血浆BNP值较高当第二次BNP值明显下降时 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并不高。

本研究结果提示:监测AMI后血浆BNP值动态变化较单次测定提供的信息更全面、准确,可更 好评估AMI预后。且目前检测BNP方法简易、迅速、准确,因此在AMI预后评估上值得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Ogeser M, Jacob K.B-type natrboic peptide(BNP)-Validaion of an imm ediate response assay[J].Clin Lab,2001,47:29-23.

[2]Sagnella GA.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natriuretic peptid 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lin Sci(Lond),1998,95:519-529.

[3]Maewal P, de Lemos JA. Natriuretic peptide hormone measurement in acute cor onary syndromes[J].Heart Fail Rev,2003,8:365-368.

[4]王鸿珍,何汝敏,曹久妹.脑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国外医学[J].心血管疾 病分册,2005,3:176-178.

[5]Ezekowitz JA, Theroux P, Chang W,et al.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 ptide and the timing, extent and mortality i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Can J Cardiol,2006,22(5):393-397.

[6]Wu CJ, Chang HW, Hung WC, et al.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 s a biomarker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predictive of 30-day untoward clin i 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 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irc J,2006,70(2):163-168.

[7]Grabowski M, Filipiak KJ,Karpinski G,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B-type natr iuretic peptide levels on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 al infarction[J].Acta Cardiol,2005,60(5):537-542.

[8]王岚峰,吴双,关秀茹,等.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 心血管病杂志,2005,3:234-237.

[9]肖春辉,王如兴.B型钠利尿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的探讨[J].实用心脑 肺血管病杂志,2004,5:302-3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危险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