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的导向及公共设施标识设计

时间:2022-09-02 08:59:57

北京胡同的导向及公共设施标识设计

【内容摘要】北京胡同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代表了北京的市井文化。为了提升胡同旅游的品位,给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路径,发掘深层的胡同文化,胡同导向及公共设施标识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北京的胡同星罗棋布,面貌相似,分辨性低。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胡同导向及公共设施标识系统的服务质量;如何把胡同的特色和传统文化通过导向符号等视觉信息而留给游客难忘的记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本项目研究也符合“提升北京城市旅游服务水平”的战略要求。

【关键词】北京胡同 导向设计 公共标识设计 传统文化

一、胡同

(一)胡同的由来

所谓的“胡同”,相当于人们所熟知的“弄”和“巷”。至于北京的胡同从何而来,大部分研究显示“胡同”这个词来自元代,且来自蒙古语,意思为“水井”。据说那时北京城市里的居民日常用水大多为井水,水井通常坐落于两排四合院之间的小巷子里,因此,市民就把水井所在的巷子称为“胡同”;另一种意见认为“胡同”来自蒙古语中“浩特”一词的音调,“浩特”在蒙古语种意为“居民聚居地”,后来发展成为城镇;还有的说法是“胡同”就是小通道的意思,这种通道被蒙古人称为“火疃”,后渐渐被人们读成“胡同”。

在辽代的南京城里,人们将“坊”作为划分城区的单位。坊在历经了南北朝、隋朝、唐朝、辽代、金等各个朝代,到了元代,胡同打破了之前坊存在是墙壁的封闭性,使得居民间以及居民和外界的沟通方便很多,同时也是北京作为大都市对外开放的一个象征。

由于北京的四合院大多数是坐北朝南,院子的正门朝南,有些院子开有后门朝北,所以北京的胡同多数是东西走向的,南北走向的胡同也有,为数较少。斜向的胡同就更少了,像樱桃斜街、铁树斜街等都直接标明是斜街,以免行人迷失方向。

(二)胡同的传统文化

老胡同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来说是历史的见证。其一砖一瓦都代表了北京的变化,同时也汇集了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感情。都说胡同是北京的活化石,承载的不仅是感情,更是文化,它的方方正正就是中国人最直白的特写。

北京旧城内确有的胡同就有数千条,它们形成于元、明、清3个朝代,其中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在元朝,胡同更是达到兴盛,官僚归主们都在这里盖起了住房和院落;明朝时期,建筑布局改变,形成了北京城的凸字结构;清朝向明朝过渡时期,北京城里形成了一条贯穿东西的纬线,与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交与天安门,街巷胡同就以此中心向外展开来。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超过9米。

胡同虽小,却承载着北京城里人们的生活和智慧,比如胡同的命名就很有特色。其不仅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而且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如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养蜂夹道)等,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北京老百姓的生活色彩。

过去北京的胡同遍布京城,老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不少文人也对老胡同情有独钟,汪曾祺曾写道:“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二、胡同导向标志的调研

在对北京胡同的市井文化进行研究后,我们在本次设计中注入胡同文化等传统老北京的韵味,在公共设施标识和导向标识的设计中渗透出北京文化的精髓,并将探讨如何将标识设计融入到胡同环境之中。

首要步骤是分析并研究北京胡同的导向及公共设施标识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优势以及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下面以烟袋斜街为例,在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下,总结出北京胡同导向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标识系统混乱,后期管理失当,标识指示不清,标志牌倒伏等;

2.门牌缺乏后期管理,文字磨损,影响整体美观性;

3.胡同内已经有与胡同文化相结合的标志牌,但数量少,可以做成系统推广;

4.导向设置应该考虑到胡同内旅游、生活等其他功能的影响,如晾晒等。

同时在对烟袋斜街进行初步调研的过程中,对其标识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经分析可得到数据如下:

1.导向系统的完整度为40%,即应该具有向导功能的地方是否具有良好的导向设施;

2.导向设施的准确性为50%,即是否能通过该导向设施准确到达目的地;

3.导向设施的后期维护管理程度为45%:即具有良好后期维护的设施设备。

从上述数字可直观看到,现在胡同中的导向系统不完整性问题较为严重,首先并不是所有应具备导向功能的地点具备导向标示,不能为游客提供导向;其次,导向设施准确度不高,表示游客也许并不能通过导向标示找到目的地,从而失去了导向系统的功能;再次,导向设施后期维护管理的水平较低,表明虽有建设相关导向设施,但并未通过后期管理达到导向设施使用的可持续性。

在明确现有导向系统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也要通对国内外优秀的导向设施设计案例学习来弥补软实力上的不足。在研究过程中,对国外在导向功能、文化内涵、空间组织、人性化实现等方面的技术手法进行了总结学习。国外优秀案例如巴黎城市导向系统,其将巴黎定位在国际化大都市同时加强对巴黎本土文化融入,其导向标识既与传统的历史遗迹和建筑的街道景观相融合,又与现代街区商业中心相协调,标识在创意上充分利用了独特的建筑景象,是值得借鉴的案例经验。国内如成都的著名景点宽窄巷子,可以说是“老成都的底片,新都市的客厅”,其导向标识设计也十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且宽窄巷子与北京胡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推敲借鉴。又如日本美术馆的指向标志设计,简单生动,醒目独特,充分体现现代文化与极简主义之美,在起到导向功能的同时,也作为该美术馆的一大特色被人记住。

三、胡同标识及导向设施的初步设计

(一)胡同的标志设计

胡同的标志要有醒目、简单,体现文化特色。此标志作为代表北京胡同的符号,其形象需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并且要结合北京胡同的意象特色和文化底蕴,经过合理抽象,充分体现胡同的魅力及内涵,让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图1)。

(二)胡同的导向标识设计

每一条胡同都有导向标志作为其独特的名片,名片上不仅要有名字、简介,还要有交通方向指引等信息,表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加入很多国际元素,名片上会标注出多种语言来介绍胡同的基本情况,目的就是让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游客可以体会到文化的和谐交融,同时使游客在观光旅游时畅通无阻,进而享受旅途中的文化韵味,把胡同的特色和传统文化通过导向符号等视觉信息给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

此次所研究的烟袋斜街和琉璃厂,目前都是以商业、旅游业为主,是吸引外地游客、展现京城文化的主要地方。胡同的肌理较复杂、建筑立面造型多样、色彩丰富、人流量大等,都是这两条胡同的显著特点。

(三)胡同的公共设施标识设计

公共设施作为公共用品的重要部分,主要为所受用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北京胡同中更是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公共设施通常包括停车场、厕所、应急避难场所、垃圾桶等,但是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公共设施也将无线网供应纳入其中,因此,在公共设施标识设计中也要体现出与此相适应的部分。

公共设施标识是实体的抽象,其设计必须使不同的群体能够简单快速地识别,也要具备美观协调的可观赏性,同时作为北京胡同的公共设施标识更重要的是与老胡同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连贯、有序的导向系统,并通过公共设施标识为各国各地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形象直观又不失文化底蕴,在新的环境为游客贴心提醒,使游客心情放松,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在细节中带领游客去体会老北京的传统文化。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老北京胡同的特色,选用以笔墨感觉为核心的标识设计。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承载体,清淡的水与浓郁的墨汁相结合,在时而轻时而重的起承转合交替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包容完美体现。本次设计(图2)中以流动画笔绘制出各种导向标识,采用中英文相结合提示,使用偏圆角字体,可从中表现出中国以和为美的文化意识。以亚克力及木材为原材料,结合制作。根据大小高低的不同,分别做成高矮不等的导向牌,方便人们阅读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瑾.导向标识设计[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许志红.旅游导向标识设计的文化内涵与个性特色[N].光明日报.2013―02―19.

[3]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立民.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与空间的交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摩尔.全球导视集成[M]. 贺丽,译.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6]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7]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8]田书和.北京市区主要街道景观导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要晖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0级学生

邓可、曹钰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10级学生

(指导教师:王瑾)

上一篇:浅谈知识可视化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 下一篇: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当代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