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与脑梗死部位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02 08:31:03

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与脑梗死部位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90-01

动脉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狭窄、闭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最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狭窄、闭塞病变引起脑梗死不同部位脑梗死,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本研究主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循环狭窄闭塞病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并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者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

一、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基本情况和纳入排除标准

选取2005年10月――2009年11月我院就诊的经DSA证实的动脉硬化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在脑梗死的182例患者。男性136(74.7%)例,女性46(25.3%)例,平均年龄60.9±12.1岁,高血压病史者119例,糖尿病病史者46例,抽烟史者64例,饮酒史者40例。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者头颅MRI确诊脑梗死和脑梗死部位的影像学分型。根据梗死病灶的大小、分布及定位MRI上将卒中模式分为4种:模式l区域梗死:梗死体积可达皮层伴或不伴额外小的梗死灶;模式2皮质下梗死:梗死位于皮质下伴或不伴额外小的梗死灶;模式3弥散小梗死灶:单发或多发的小腔隙性梗死;模式4边缘带梗死2个血管供血交界区的梗死。②DSA测量软件测量颅内外动脉(椎动脉颅内外段、颈动脉颅内外段、大脑中动脉 段或 段、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段狭窄程度>50%或闭塞。

病例排除标准:①患者诊断、影像、病史等资料不全者。②心源性栓塞的患者,心源性栓塞可能包括最近发生过心肌梗死(

(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二、结果

(一)颈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梗死部位关系分析

颈动脉狭窄闭塞组和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组共纳入病例152例,颈动脉狭窄组区域梗死4(4.5%)例,皮层下梗死63(71.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组区域梗死13(20.3%)例,皮层下梗死39(60.9%)例,2组狭窄病变和脑梗死部位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2组均以皮层下脑梗死病例最多,又以基底节区和半卵圆中心梗死最多,边缘叶病例比例最少。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与闭塞和脑梗死部位对比分析有统计学差异,以颈A中重度狭窄组存在皮层下脑梗死40(65.6%)例,所占比例最大;而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与脑梗死部位的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二)后循环闭塞狭窄病变引起不同部位脑梗死的对比分析

椎动脉狭窄闭塞组、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组和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组3组的脑梗死部位比较,经统计学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后循环椎动脉狄窄闭塞的患者19例,梗死部位主要分布在桥脑7(36.8%)例,其他在小脑、枕叶可存在梗死;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9例,存在多部位梗死者5(55.6%)例、其他在脑桥、枕叶、小脑等也可存在脑梗死;大脑后动脉狭窄9例、梗死部位主要分布在枕叶6(66.7%)。

三、讨论

本研究所收集的资料显示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组,和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组与脑梗死部位对比分析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颈动脉狭窄闭塞组的皮层下梗死所占比例最大63(71.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组中皮层下梗死也占39(60.9%)例,也和临床中部分前循环脑梗死组在各型脑梗死中所占比例较大相一致。本文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发生的皮层下脑梗死40(65.6%)例,闭塞病变发生皮层下脑梗死23(85.2%)例,推测可能与狭窄斑块的不稳定有关,而少部分血管闭塞后患者可因良好的侧枝循环而使患者免于脑梗死发生。

关于弥散小梗死,本文对152例大脑颅内外脑供血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模式分析显示,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弥散小梗死,其中颈动脉狭窄闭塞组患者19(21.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组的患者9(14.1%)例。受累部位主要为内囊前肢、壳核、尾状核头上部和放射冠等病灶,常为单发或多发的直径>15mm的“巨大腔隙”或纹状体内囊梗死以及腔隙样脑梗死,考虑其发病机制与粥样硬化斑块或继发血栓堵塞穿支动脉开口部位有关。关于前循环的边缘区脑梗死可见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和大脑中狭窄闭塞患者以内交界区梗死最常见,特征性表现为侧脑室体旁深部白质内多发的或单发的、融合或非融合性的梗死灶;关于交界区梗死的形成机制,目前普遍认为血液动力学异常导致的皮质或皮质与皮质下交界区的微小、散在的梗死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动脉一动脉栓塞机制,其形成可能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表面成分脱落堵塞远端皮质支小动脉有关;就皮质下脑梗死的分析,本文中颈动脉狭窄闭塞组和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组均占多数,本文资料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引起皮质下梗死主要以基底节区和半卵圆中心梗死为主,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使斑块残端形成血栓,并累及深穿支动脉入口,成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深部小梗死的发生机制。其发病机制为动脉一动脉栓塞、血液动力学异常。并可同时累及前、后交界区及皮层等部位,以病灶排列成链型或弧线型为特点,考虑其发病机制与动脉一动脉栓塞有关。椎基底动脉因中重度狭窄闭塞引起流缓慢或狭窄闭塞均可引起后循环供血区多个不同部位的梗死,本组病例单纯脑桥梗死患者9(24.3%)例,枕叶梗死的患者14(37.8%)例,后循环狭窄引起多部位梗死的患者8(21.6%)例,可见后循环梗死病变部位和前循环狭窄病变引起的脑梗死相比无明显的固定模式。

本文讨论了颅内或颅外血管病变狭窄闭塞病变和脑梗死不同部位的关系,为深入理解狭窄病变可能造成的脑梗死进行了分析,但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的研究,收集的病例还不够多,希望未来能有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影像学、DSA资料对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四、结论

颈动脉狭窄闭塞和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均以皮层下发生脑梗死最多,又以基底节区和半卵圆中心梗死最多,边缘叶病例比例最少。

椎动脉狭窄闭塞后患者脑梗死部位主要分布在桥脑;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较易存在多部位梗死,枕叶、脑桥、小脑等均可发生脑梗死;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后脑梗死部位易发生在枕叶;概括讲后循环狭窄病变引起的脑梗死部位表现较为弥散。

上一篇: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的疗效观察及护... 下一篇:金黄散外敷治疗血栓性外痔4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