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用”结合的应用创新型教材策划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02 06:10:59

“教―学―用”结合的应用创新型教材策划模式探讨

[摘 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基于传统教材策划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教―学―用”结合的教材策划模式进行探讨。该模式以出版社为教育服务支撑平台,以学生为核心、兼顾任课教师,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应用创新型教材策划,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 “教―学―用”结合 应用创新型教材 教材策划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4-0026-0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根据这些要求,各高校纷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日益清晰,成为包括“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各不相同,“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更重视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一般院校更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独立学院注重的只是单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但是,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重要工具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由于应用创新型教材种类和数量的匮乏,许多院校不得不沿用传统研究型教学的教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发展。因此,探索新的教材策划模式,开发出适应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成为编辑在教材策划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2 “教―学―用”结合教材策划模式的因素分析

“教―学―用”结合的教材策划模式中,“教”“学”“用”分别指高校教师的师资水平、学生的生源质量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这三种因素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探讨教材策划模式应从分析这三种因素的变化入手。

2.1 教师培养滞后于高校数量增长,高校师资水平有差异

高等教育1999年以来迅速扩张,将中国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的数量从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12年的2442所,增加了约1.4倍,14年间平均每年新增约100所;专职教师的数量增长了2.5倍多,从40多万名增加到144万多名;学生人数增加了6倍,从340万名增加到2391万名。由于大学教师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高校数量快速增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师资质量下降和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比较缺乏。同时,师资水平在不同类型高校间分布不均,整体呈阶梯状态。“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的师资水平普遍优于一般院校和独立学院,部分院校尤其是一些专升本院校和独立学院的师资较弱,其专职教师数量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学生扩招的人数,大部分青年教师不得不同时讲授多门课程。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

2.2 高校扩招带来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高校一再扩招,门槛一降再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1998年我国高校本科招生数为76.71万,2012年本科招生数为374.06万,增长了近5倍,甚至超过1998年本科、专科、分校大专班、中专及技工的总招生数334.59万人(图1)。高校大规模扩招直接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扩招比较严重的一般院校和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更令人堪忧,而这些学校正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学生质量和学习能力的变化,使传统教材在理论阐述、实践设计、教材知识点的广度与难度等方面已经很难适应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

图1 1998年与2012年学历教育学校招生人数比较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整理。

2.3 就业方向改变,企业用人需求发生变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发生很大变化,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这可能与目前第三产业大发展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的背景有关。以财政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的调研显示,财税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首要就业去向较为集中,76%选择去企业,其中35.2%选择金融机构,18.5%选择工业企业,16.7%选择商业企业,5.6%选择各类事务所中介机构;其次是升学,27.8%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比重也较大;选择传统就业方向财税机关的仅为13.3%、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的仅为1.9%。这种变化表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特别是教材的编写需要进一步面向市场,更多地融入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内容。

3 “教―学―用”结合的应用创新型教材策划模式设计思路

任何一类教材都要服务于某种特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具有特定的知识系统和知识应用结构,可实现某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功能。因此,探讨应用创新型教材的策划模式,需了解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关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观点颇多,基本的共识是:应用创新型人才是由高校本科教育培养的,到社会各行各业基层单位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中层次创新人才。这类人才面向生产第一线,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理论与技术,动手与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应用创新型教材更强调为培养学生综合技术实践意识和能力服务,突出应用性、逻辑性与系统性的特点。

传统教材策划模式(图2)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主要由高校教师(编写团队)和出版社完成,教材出版后供各高校师生选用。教材依据传统的教学架构体系编写,偏重理论知识,内容以某一学科经典内容和学科前沿知识为主体,采用严谨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框架,多以编写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主。整个教材的开发过程没有进行直接用户(任课教师与学生)与间接用户(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一方面,任课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容易被忽略,他们只能被动地选择和接受教材;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无法提前融入教材的开发中,容易造成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匹配,因此,传统教材策划模式无法满足应用创新型教材的研发。

上一篇:在文学理想与现实利益之间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畅销书的精准营销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