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允价值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02 05:42:20

基于公允价值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摘要:目前学界认为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利用政策的可选择性、对金融投资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利用价格上的弹性、利用关联交易创造利润、利用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来调整利润、利用购买法等方法。本文以2007-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组成观测样本,构建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因素与盈余管理关系显著,并针对分析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一、 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资本市场运行,随后逐年扩大,到2011年底,总市值在全球已位列第三名。如何能使投资者准确了解上市公司并作出投资决定,重要的依据就是会计信息,然而,信息的准确程度和质量高低又取决于计量模式。从2007年开始,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普遍运用,并在五个方面(具体17项)提出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上市公司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有:利用可以选择的政策、利用对金融投资差异化的分类方法、利用有弹性的价格、利用相互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利用资产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来调整利润、利用资产购买产生的增值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基于以上所述,本文在新会计准则下,对我国2007年—2010年间沪深A股有效样本数为1536家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找出会计盈余的形成与作用机理,验证会计盈余受公允价值的影响状况,使会计准则更加完善,以达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及改善公司治理。

二、 研究假设

通过理论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是把双刃剑,在抑制盈余管理的某些方面时,又在扩大盈余管理的另一些方面,因此,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正负影响的程度如何,现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假设1: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采用财务费用科目进行管理。

假设2: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采用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管理。

假设3: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采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管理。

假设4: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采用投资收益进行管理。

假设5: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利用营业外收入进行管理。

三、盈余管理评价模型以及实证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实证模型

下面是自变量的选择。一是企业盈余管理采用的是借款费用资本化,选用财务费用变化作为手段的替代变量,本应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却计入了相应资产科目,而使财务费用金额变小;二是用资产减值损失变化来进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损失其中有固定资产减值、存货跌价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及一些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等;三是用公允价值下损益变动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包括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非统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四是用营业外收入变动进行盈余管理,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债务重组或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产生的盈利所得;五是用投资收益变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盈余管理,即企业通过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等实际手段来获得投资收益而改变盈余,等等。建立如下模型:

指标解释:DA=操纵性应计利润,ΔFIN=财务费用变化,ΔIMP=资产减值损失变化,ΔFAIR=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化,ΔINV=投资损益变化,ΔOPE=营业收入变化。

(二)实证分析

(1)下面是对08、09、10年3年应计利润总额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描述性统计:

表4-1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09年、10年总体应计利润均值的绝对值均大于08年。原因分析为:利润总额由应计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组成,而应计利润是非现金部分,它与现金流量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的会计盈余。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盈余由于有了应计利润的存在显得更具优越性。08年距离新会计准则应用于上市公司时间较短,而09年、10年相对较长,应计利润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下,确认经济损益的功能得到增强,使用的熟练程度及灵活性也在增强,因此随着时间延长,新会计准则下的应计利润也会逐渐增大。

虽然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逐年在减小,但是根据表中数据表明08-10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还是比较显著的。DA(操纵性应计利润)算出来后将其代入模型,来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种具体手段。

(2)盈余管理和财务费用关系的研究

从上表可以看出,利用财务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在08年较少,09年比较突出,10年又减少。财务费用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而说明两者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时可以利用政策的可选择性,将本应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计入相应的资产科目中去,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来进行利润调整,这样就会使得财务费用的金额变小,选用财务费用作为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

(3)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损失关系的研究

表4-3模型系数

由上表可以看出,09、10年和08年相比,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采用了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管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虽然规定了除少数几种情况外,不得将计提的资产减值冲回,但是企业管理层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利用此科目进行盈余管理。

(4)盈余管理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关系的研究

表4-4模型系数

由上表看出,2008年运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较小,2009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检验没有通过,说明两者之间关系不明显,2010年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明显加大。

(5)盈余管理和投资收益关系的研究

表4-5模型系数

从上表看出,2008年利用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较小,2009年管理的程度最为明显,变化最大,由0.121达到了0.667,几乎是08年的5倍还多,而到2010年又下降到了0.125,

本文分析认为,2008年,在美国因房地产引起的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引起房地产企业高度关注,企业可能通过处置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实际手段来获得投资收益而改变盈余,这样就表现为09年盈余管理的程度明显。

(6)盈余管理和营业外收入关系的研究

表4-6模型系数

由上表可以看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营业外收入科目,但从两者的系数来看影响程度并不大,这就说明了企业会通过债务重组或者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进行盈余管理。

从以上几种分析研究可知,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有资产减值损失变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化、投资收益变化、财务费用变化和营业外收入变化等,但是,从标准化系数值大小来看,企业管理层还是善于利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具体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

(三)实证结果

通过以上几节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上市公司08、09和10年相比得出几点结论:

(1)盈余管理和财务费用二者价值成负相关。这是因为两者变化的相关性09、10年均比08年大,这就说明了企业在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来进行盈余管理。

(2)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损失变化的相关性比较高,说明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这就告诉我们在涉及有关盈余管理问题的时,考核的重点应是资产减值损失。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为负相关,09年为特殊成正相关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造成的。

(3)盈余管理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变化呈负相关,08—10年相关性程度逐年显著,在10年已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说明重新启用新会计准则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在逐年增大。

(4)盈余管理和投资收益二者呈负相关,企业采用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近期有所增大。

(5)盈余管理和营业外收入变化呈正相关,相关性程度在09特殊时期有所增长,在10年又减少,说明显著性不大。

以上结果表明,假设1、2、3、4、5得到了证明。

四、结论与建议

(一)本文结论

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会采用财务费用科目来进行盈余管理,运用政策的可选择性使费用资本化,以减少财务费用来达到调整盈余的目的;(2)企业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采用一些资产减值损失可转回的政策来进行利润调整。(3)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在近年频繁使用,利用公允价格、标准不统一,以获得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4)利用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在09年最大,主要原因是对投资性房地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来调整利润。(5)利用营业外收入科目进行盈余管理,计入的是通过债务重组或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得到的收益。

(二)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信息披露。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上市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信息披露质量。第二,强化对中介机构鉴证业务的监督。一是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监管系统的建设。二是建立后续跟踪机制。第三,强化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第四,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1999,09:25-35.

[2]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 会计研究,2000,09:37-42.

[3]韩俊华.公允价值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 商业时代,2009,24:93-94.

[4]孙翯.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的分析[J]. 科学决策,2010,05:35-43.

[5]高微.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盈余管理[J]. 甘肃科技,2010,13:108-110.

[6]康霞,邸丛枝.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J]. 财会月刊,2007,13:14-16.

[7]卢士月.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J]. 商业经济,2008,18:47-48+95.

[8]贺德富,邹晶.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 中国农业会计,2008,10:49-51.

[9]鞠亚辉.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与盈余管理[J]. 理论观察,2013,01:175-176.

[10]谢华,朱丽萍.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金融行业的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05:89-99.

上一篇:制药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 下一篇:数字化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