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时间:2022-09-02 04:41:29

如何指导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已经成为检验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而现实中,我们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经多年的摸索,我把指导学生写作的想法,归纳如下。

一、多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孕育一切艺术的土壤、温床,文章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写作的语言,情节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就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不能一天只读圣贤书,两耳还是要闻闻天下事,不能整天躲进象牙塔,还是应该到社会去走走,多去体验生活。城里的孩子利用寒暑假可以去打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金钱的来之不易。农村的孩子周末可以去帮父母干农活,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总之,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生活,体验生活,开辟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拓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二、多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没有掌握书面表达的方式方法造成的。

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而语言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渐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强调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阅学校的图书。学校的图书很多,到底看什么,学生很茫然,于是我就给学生参考书目,鼓励学生读精美的短文类书籍,如《读者》,还鼓励学生看一些长篇小说,主要是中外名著和新出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

当然,学生读书光看还不行,还要求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摘抄名言名句,对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要求他们能写读书笔记等。

三、多练笔,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

有了生活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人与事以及多观察周围的景物,并把它写在日记本中,以后升华为写作的素材,这样不断地反复加强写作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还在班上成立了写作兴趣小组,爱好写作的同学都可以参加。每个组员一周上交一篇文章,每个月兴趣小组还办一期手抄报,把会员的优秀习作在全班传阅。增强了同学们的荣誉感,把学生习作的参与性调动起来。由被动为主动,由害怕到亲近,从而初步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为以后写作起到了铺路的作用。

四、多修改,精雕细琢出作品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专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从这学期起,我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在平时我也让学生修改作文,互帮互评,从而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达到共同进步。

以上的做法做到了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把他们当作了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张扬。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对现代中学生进行心理“整容” 下一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