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与爱:助飞学生成才

时间:2022-09-26 04:39:09

严与爱:助飞学生成才

摘 要:教育学生持有的正确态度是必须从严,严而有度,严中见爱。

关键词:教育学生;从严;有度;见爱

“如今的孩子难教育”,这话似乎已成为一些教师的口头禅。诚然,我们不能完全回避这样一个现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多数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因而,有些家庭对孩子是百般呵护,过分溺爱,致使有些孩子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行为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轻则不服从教师的管教,重则顶撞教师、逃学或以一些极端的方式相威胁。因此,一些教师教育学生时畏首畏尾,严了怕出问题,宽了又怕收不到好的效果,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教育学生该持有怎样的积极态度呢?

一、教育学生必须从严

常言说:“严是爱,宽是害,不教不管要变坏。”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思想单纯幼稚,比较任性,易于冲动,明辨是非的能力尚差,还不能充分把握自己,自觉地塑造自己。与成人相比,他们的认识具有肤浅性,情绪具有波动性,意志具有薄弱性,行为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又因为他们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学坏容易学好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准突破口,对症下药,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使其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根据培养目标,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向学生提出严格的、具体的要求,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上严格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教育。如若听之任之,学生高兴,教师省心,到头来一定贻误学生,贻误事业。

现在,在一些学校中,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对严的意义认识不够明确,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年轻教师,开学初,他接任了一个文明班级,自他当了这个班的“主任”后,主观上认为,这个班班风好,学生自觉性也强,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而在班级管理上就采取了“宽松”的态度。时过不久,班上几个调皮学生就摸着教师的头皮了,作为班主任的他又没有及时地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渐渐地班风不正了,纪律涣散了,常常闹得教师连课也上不成,有两个学生还因打架斗殴被当地派出所予以“警告”的处罚。真是一放则不可收,好端端的一个文明班级成了全校的后进班。这位班主任也只好“换岗”。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我们不能不引以为戒。

二、教育学生要严而有度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从严。但教师提出的要求又必须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师为达到要求所采取的方法必须符合教育原理、教育规律及教育法规。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也要恰当,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简单粗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大打出手。教师的做法超度,会导致学生生怨,甚至积怨成恨。教师的言行出格,会导致师生矛盾激化,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果真到了如此地步,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是,在有些学校这种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讽刺、挖苦者有之;罚站、罚劳、罚款者有之;逐出教室、勒令退学者有之;抽耳光、揪头发者有之。这些过火的行为,实在是严得超度出格了,造成了对学生身心和尊严的极大伤害。因此,体罚不是“严”的代名词,严要有度,教要有法。

三、教育学生要严中见爱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必须同时具有的师德。只严不爱的教育是缺乏人文关怀的封建教育,必然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爱”是“严”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把“爱”贯穿于“严”的全过程,做到严中见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更需要别人的爱。由于青少年的不成熟性,因而会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缺乏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求之越严,爱之要越深。当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的时候,学生就会逐渐增强对老师的信任感,才会在感情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对教师的教导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也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如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对学生的之严是该校出了名的。然而,他批评学生再严厉、学生也乐于接受。因为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有一个学生平时纪律散漫,上晚自习时,多次擅自到校外去看转播的足球比赛,这位老师知道后,对这位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位同学一时还想不通,认为老师是小题大做,跟自己过意不去。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使这位同学很快转变了思想认识。一次,他在家因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摔断了一只胳膊,半个月未到校。这位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三次到他家来看望他,并给他补课。更使这位同学想不到的是,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这位老师专门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看转播的足球赛。这一切使他深受感动。这位同学从老师的态度中,看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因而触动了思想。该同学以后不仅没有再犯以前那样的错误,而且,平时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这位老师严中见爱的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总之,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要求不可不严,但要严得有度,严中不可无爱,这才是教育学生应有的态度。

上一篇: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能力 下一篇:加强班级管理打好成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