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还款诚信教育不足的原因

时间:2022-09-02 02:36:20

大学生还款诚信教育不足的原因

[摘 要]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现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实际上它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同时是和当前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制度、各类教育体系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还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011-01

一、还款诚信

从传统伦理角度来看,诚信是中国理论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道德范畴,中国历代思想家均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关于诚信的内涵,《礼一记・中庸》云:诚者,中道,圣人也。意思是一说天道的根本特征是诚,人道就是效法这个诚。体认到诚并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即为圣人。儒家把“诚”看成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根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做到“敬事而信”、“谨而信”。 到现代,给诚信的定义仍然在道德范畴之内,它是现代人的”第二张身份证”或名片;在日常行为中,是对人综合表现和行为的评价,既待人言必行,行必果,能做到为人做事真诚信用,一言九鼎。因而无论古今,唯有诚信之人才能被人相信和尊重,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 还款诚信即是指发生借贷事项的人能够依照合同或约定按时并自觉履行借款的义务,以此保持贷款人的良好诚信纪录。它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最基本的责任观和义务观,还款诚信决定着助学贷款的还款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因而也决定着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否能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还款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以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为目标。 因而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现代化事业成败,同时对生源地助学贷款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因而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倡导学生建立“诚信为本、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以此促进还款诚信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还款诚信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还有欠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手段上,对信息的多向互动及学习交流缺少重视;在教学内容上,对操作应用型、活动型、社会实践型课程不够重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相关工作时,由于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够重视以及采取的惩处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大学生做出种种违反诚信的行为。因此,高校要完善相关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价值取向,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四、还款诚信教育的错位

由于少数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导致社会及部分教育者对大学生的道德诚信评价低,其实,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还是好的,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生存之道,是立足于社会的行为准则。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时,应规范道德评价标准,从大学生的内心出发,让诚信教育在大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开出道德诚信之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愿的、发自内心的去遵守诚信。

五、教育责任担当的异化

目前,高校诚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包括部分财经金融类高校。据 2013年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有 25%的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普遍存在;58.1%的大学生入党目的不纯,试想通过入党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或为将来就业增加筹码,48.2%的大学生经常帮同学撒谎请假、搪塞考勤。出现这些现象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自身的原因。从社会层面来说,由于市场经济利益驱使,导致部分人急功近利,将诚信抛之脑后,高校诚信失范现象正是社会诚信道德缺失的一个缩影。从高校自身来说,一是诚信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诚信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只停留在说教灌输阶段,没有将之渗透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实效性不强;二是诚信教育内容滞后。近年来高校扩招,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相关的理论研究滞后且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个别教师素质不高,做出一些违反诚信道德的事情。这些都会对大学生诚信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上述种种原因,究其根本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诚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部门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应该履行职责,担起重任。

六、还款主体者诚信意识淡薄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潮流,校园文化已日渐开放,一方面它带动了在校大学生的思维的发散,另一方面因为学生资历尚浅,对一些非主流文化辨别排斥能力欠缺,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对规则和约束意识淡薄,对物质消费超出能力范围内的过度追求,对不正当诱惑缺乏免疫力,这些特征甚至在贫困生助学贷款上得以表现。例如有学生提供资料欠真实的助学贷款申请,有学生申请贷款并非是以支付学费的目的,而是自行用于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内的玩乐和消费,甚至有学生对于助学贷款的还款缺乏正确诚信意识和基本责任认知,觉得是否还款,何时还款是可以依照自己心愿决定的事情。

七、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位

诚信的培养首先来源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学生诚信教育有着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千百年来,诚信本是中国家庭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教育,但随着社会新思潮的影响,多数父母在子女求学阶段,唯以成绩论英雄,忽略了品德习性的约束和培养,因而忽略了做人做事的根本教育。都说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有些家长甚至没有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日积月累,这些学生的诚信意识因而受到影响。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楼来自于 80’年代或 9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以后的独生子女,几个家长独宠一个孩子的环境中成长,因而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特质也就不足为怪。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考虑的更多的是别人能够自己做什么,却极少考虑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因而可能存在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加之独生子女生活中因从小缺乏同龄伙伴的陪伴,易形成离群、胆怯、自私、冷漠的性格,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好的诚信习得的形成。

上一篇:室内装修导致的化学污染及其对策研究探讨 下一篇:浅谈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