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理论范式反思与修正

时间:2022-09-02 11:07:59

公司财务理论范式反思与修正

摘要:公司财务理论具有严重的经济学路径依赖特征,使公司财务呈现出理性经济人行为假设、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数理性分析工具的研究范式,现实非伦理化财务行为需要对公司财务理论所选择的传统分析范式进行思考。在分析公司财务伦理属性的基础上,本文从社会复杂人假设、结构主义方法论和全面的分析工具等方面,对公司财务理论的范式进行了修正。

关键词:公司财务理论;经济学依赖;伦理属性;范式修正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1-06

作者简介:范英杰(1970-),女,黑龙江依安人,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1WG07;青岛市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1-2-3-75-37-zhc。 目前,公司财务学已成为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门类中最具活力的学科领域之一,社会实践中的种种现象需要人们对公司财务理论所选择的传统分析范式进行思考。

一、反思公司财务的理论范式

(一)公司财务理论的经济学路径依赖特征

从20世纪50年资组合理论诞生,到MM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无关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和行为财务理论等,公司财务学的发展可谓成就卓著,现已形成相对完整体系内容。由于知识背景、认知结构及思维视角等方面的差异,尽管研究者们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公司财务理论依然显示出很强的经济理论依赖特征,财务学对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直至今天仍然延续,以经济学理论框架构建和诠释财务行为现已成为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范式。如马科维茨(Markowitz,1952)提出的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从可能的风险资产组合中确定最小方差边界,通过对资产组合权重的计算找出斜率最陡的资本配置线,计算最优风险资产组合,再与无风险资产的权重一起得出完整资产组合,该理论与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具有一致性,即从理性经济人的个人最优化角度出发进行的证券组合才是最优的投资组合。米勒和莫迪利亚尼(Miller and Modigliani,1961)提出的股利无关理论,认为公司在投资决策给定的情况下,其股利分配政策不会影响股票价格和股东收益,公司价值或股票价格只受投资决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影响。该理论是在完美资本市场假设、理假设和完全确定性假设三个严格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同样体现出经济学思想。可见公司财务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汲取了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

(二)公司财务理论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1962)指出范式是指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集合,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公司财务理论承袭了经济学研究范式,体现了经济学遵循的理念、接受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

1理性经济人行为的假设。假设是经济学的根基,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对人类的行为方式做出假设,通常被经济学家所采用的人类行为假设“人是自利的理性经济人”。尽管在经济学发展进程中,该假设后来被修正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但也只是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推广和延拓,仍属于自利行为假设的一种。公司财务理论也是严格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设展开的,财务行为突出的是最优决策的基本分析结构,即任何财务行为主体行为目的都是要达到最优决策:首先要确定需达到的目标,其次是发现约束条件变化,并及时调整实现目标的手段与方式,最后是在进行理性成本和收益计算而决策,该过程实际上是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范式。在公司财务理论演进中,MM理论开创了从成本和收益角度研究资本结构的先河,后来破产成本学派的资本结构理论和税差学派的资本结构理论继续发展了该思路,最后形成了资本结构的静态权衡理论。目前,公司财务教材中仍然恪守着该假设,在构建财务目标时,理性经济人的财务选择和财务行为动机是实现收益最大化;在财务决策理论中,假定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在进行决策时,选择能够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并假定理性投资者是规避风险的,在已定的收益条件下,尽可能使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或在已定的风险条件下,尽可能使收益最大化;在筹资行为决策时,需要在对比各种筹资方式和渠道下,从收益最大化出发进行决策……每项财务行为都要达到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收益。

总第437期

范英杰:公司财务理论范式反思与修正

····

商 业 研 究

2013/092个体主义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方法论(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是现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架构之一,它将一个大实体约化为许多小实体,把社会发展看做是许多个人的聚集,主张群体只不过是许多个体的组合,以理性追求最高效益的个人作为研究实体和分析集体的行为。沿着经济学个体主义方法论路径,公司财务学在方法论上也信奉个体主义,即以公司个体作为独立的封闭式考察对象,并从公司个体内在属性和内部驱力出发来解释公司财务行为。因此,公司财务理论在个体主义方法论下主要解决:(1)个体参与者如何做出财务决策,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决策;(2)个体参与者的这些决策如何决定金融市场的整体行为,特别是金融要求权的价格;(3)这些价格如何影响资源的实际配置 (王江,2006)。

在上述方法论范式下,公司的最优化投资、融资、运营、分配行为,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分析,都是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考察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和效率问题,至于与个人相关的传统的、血缘的、生态的等一切社会关系都被剥离出去。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理论和机制安排去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势必会带来诸如财务关系中欺诈、舞弊、功利等道德风险,甚至体现出只有人类是道德权利主体,自然仅仅具有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的个人主义伦理逻辑;势必将整个生态系统割裂开来,认为自然是从属或是依附于人类的,不能成为道德意义上的关注对象,并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排除在财务决策维度之外。

3数理性的分析工具。经济学要界定每个理论成立的边界条件、建立参照系和给出分析一般都需要数理分析和证实,数理性的分析工具在现代经济学中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田国强,2005)。经济学数理范式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数学模型,二是实证分析方法。经济学经典的需求供给模型、博弈论、委托理论、动态最优理论等都采用了数理性方法,作为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必要方法,分析工具遵循了经济学严格的数理分析模式。财务学越来越喜欢采用大样本数据和概率统计分析,通过逻辑严密的数量模型来解释和预测一些会计现象和变量间的关系(陈良华,2011)。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主要是对财务模型进行价值判断检验和评估,或拓展原有的理论模型。财务理论研究普遍采用以假说为起点,以观察和实验为手段,对假说进行批判性讨论或尝试性反驳,进而完善假设或提出新假说。在遵循“问题-假设-检验-假设”的研究范式下,公司财务理论将价值判断等伦理道德因素驱逐出去,实证研究和数学模型研究在全部研究文献中独占鳌头。

二、公司财务的伦理属性分析

公司财务理论的经济学路径依赖,以及沿袭的经济学研究者共同接受的理性经济人行为假说和数理性的分析工具,是否是公司财务学应该遵循的最优选择范式呢,未来公司财务理论研究是否仍旧要沿着经济学路径持续进行下去,这些需要人们进行反思,剖析公司财务的伦理属性。

1公司财务的双重属性内蕴伦理属性。作为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组织一系列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价值管理活动。一方面,作为经济行为的重要主体,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有着追求利润的经济属性,“赢利原则是竞争经济的一个历史结构性的预先规定,是任何企业所不可抗拒的,企业的任何战略规划都必须服从它”(霍尔斯·施泰因曼、阿尔伯特·勒尔,2001),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司财务的经济性,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确需要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产出;另一方面,社会性也是公司财务的重要属性,公司财务在运营过程中必然要处理与投资者等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在处理财务关系时必然具有为己性和为他性、服务性和牟利性对立统一的伦理属性,作出某项财务行为时必然要考虑伦理道德,公司要遵守反映和符合各方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公司财务对顾客、供应商、职工、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负有一定的伦理义务。

2公司财务契约不完整性决定了其需要伦理约束。企业要遵守投资合作形成的一系列多边契约(Freeman REdward、Evan William,1990),投资者之所以将自己的生产要素通过企业生产的方式进行组合,合作的目的是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互补,通过要素、资产与服务交易的合约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取得比不合作时更大的效益,实现各自要素的最大增值。所以,公司契约的性质体现在财务上,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网络。但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客观存在,财务契约也存在着不完备性,它不仅体现在公司投资、筹资及分配活动的系列理财活动和理财决策的非道德行为,而且体现在处理与顾客、供应商、职工、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关系时也呈现伦理盲区。财务契约不完整必然需要伦理等非正式制度的相应约束,公司应在谋求价值最大化时保持理财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均衡。只有分析财务活动中具有的伦理价值,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企业相关者的合理需求,才能在财务活动实践和财务关系协调中恪守伦理规制。可见,公司财务双重属性及契约性质意味着其具有伦理属性并需要伦理约束,正如道格拉斯·诺思所指出的,“财富的创造是一个道德过程的重要命题”,公司财务理论需要反映伦理的要求,并有赖于伦理规制,公司财务理论需要由经济学依赖向伦理学支撑范式变迁。

三、公司财务理论范式的修正

伦理学日益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不断展示的实践功能,使其思想的触须正在伸向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公司财务理论也同样需要扩展仅仅依靠经济学视域的状态,更多地关注人文、价值、道德伦理要求。由于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是对财富的关注,二是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只是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伦理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被严重淡化了,如阿马蒂亚·森(2000)指出的,“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面临着非道德的财务行为和财务利益冲突,公司财务在追求投入资本的盈利性和价值增值的同时,迫切需要伦理学的规制和护航,以便对传统的理论范式进行合理修正。

1社会复杂人假设。公司财务理论的理性经济人假说,形成了对财务经济性效率和经济性规则的过分关注,以及对财务的社会属性的轻视。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已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质疑,道德等因素作为重要的内生变量现已纳入经济研究的视野。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曾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版序言中就明确指出“道德的力量正是包括在经济学家必须考察的那些力量之内的”,而“‘经济人’实际上是一个怀有利人的愿望,甘受劳苦和牺牲以赡养家庭的人,是最能信任的,他的正常的动机常被默认为包括家庭情感在内”。亚当·斯密就已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其在《国富论》中指出:“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道义”。人不仅有着经济人人性的一面,同时不可忽视其具有道德的另一面。因此,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从实验角度进行了例证,著名的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充分证明用单纯“经济人”假设来衡量人类行为具有局限性。正如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所指出的,“人既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人,也不可能是纯粹的道德人,即使是最典型的‘守财奴’或最伟大的圣人也不会如此”。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Maslow),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人类基本需求层次分为五个层次需求模型,更是清晰化地说明了人性的复杂性。既然人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人,有其道德性的一面,那么公司财务必然将突破理性经济人假设,将伦理道德等因素纳入理论依赖的视域。

2结构主义方法论。在个人主义的假定下,公司财务的投资、融资、运营以及分配行为,都是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强调个体利益优先,即公司进行决策时可以忽略社会、其他群体甚至生态环境等利益,将企业个体一般追求作为道德价值合理性的根据。任何公司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处在复杂的社会财务关系中,公司财务理论需要从集体视角研究公司个体,将公司财务嵌入到整个社会的结构之中,因此,结构主义方法论应成为公司财务理论赖以观察思考问题的最基本视角与出发点之一。一是在处理财务关系时,任何公司财务应看做是社会整体性的一部分,需要尊崇整体的社会利益;同时,社会共同体有其自身固有的内在运动、变化规则,强调社会共同体结构对单个公司财务的制约作用,在结构主义方法论下审视公司,财务决策就需要对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社会公众甚至自然都负有神圣的伦理责任和道德义务。二是公司从事财务活动时,应突破筹资、投资及分配活动以经济价值为中心的个体方法,采用整体论的、长远论的思维方式,反对将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逐利与行善、企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对立起来的两分法,充分考虑到伦理价值因素。

3全面的分析工具。在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中,不可否认实证研究分析工具具有科学理性,使财务问题的表达更为精炼和精确,且逻辑更为严密和严谨。公司财务在进行定量的经济计量技术分析的同时,不应忽略涉及价值准则的层次,要构建回答公司财务实践“什么是好的”、“应该怎样”的规范研究分析工具。因为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公司财务研究更重要的使命是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需要从伦理道德高度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关系。公司财务实践中经济价值的创造行为要兼顾道德价值,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和顾虑,公司财务决策在获取经济价值的同时也需要伦理价值的判断,公司财务理论研究需要摒弃目前推崇的实证研究范式,将规范研究作为重要的分析工具,实现分析工具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C所罗门.伦理与卓越——商业中的合作与诚信[M].罗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印]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王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德]霍尔斯·施泰因曼,阿尔伯特·勒尔.企业伦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 刘媛媛.基于历史视角的西方公司理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 陈良华,张昉.会计学是一门设计型科学[J].会计研究,2011(5):3-9.

[7] 李江.法经济学本土化研究范式与理论传承[J].商业研究,2009(7):160-163.

[8] 罗仲伟.管理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的借鉴和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5(9):114-119.

[9]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113-125.

[10] 范英杰.独立董事制度的理性思考——基于道德的视角[J].会计研究,2006(6):22-27.

上一篇:不“二”雕爷 下一篇:政府公信力与区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