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村镇银行创新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02 11:01:21

浙江村镇银行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村镇银行对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浙江村镇银行为例,在分析了浙江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创新发展浙江村镇银行的途径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吸储能力,草根银行,小微企业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次伟大创举,是专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机构。2007年3月1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根据银监会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初,浙江省全省共设有76家村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一、发展村镇银行的意义

村镇银行的特点是资本规模较小、产权结构多样化、治理结构简单灵活、限定范围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丰富了农村金融体系,增加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有效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

1、村镇银行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符合相关规定的境内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均可以入股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从现实情况看,社会资本参股村镇银行的比例平均超过50%。因此,村镇银行达到了吸收社会各类闲置资金为农村地区解决贷款需求的目的。

2、村镇银行以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为首要任务。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

3、村镇银行结构简单、贷款审批程序便捷。村镇银行主题明确,产权清晰,结构简单,委托链条短,贷款审批及决策机制灵活高效,成本较低。因此,村镇银行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贷款,真正为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服务。

二、浙江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村镇银行的发展对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浙江村镇银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不高、吸储能力弱。村镇银行成立及发展的时间较短,经营规模小、经营范围狭窄、结算手段和渠道落后、金融供给能力不强、缺少广告宣传等,造成社会大众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不高,影响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造成村镇银行储蓄存款少。大部分村镇银行只能靠资本金来发放贷款,长期将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业务品种单一、盈利有限。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支付结算及其他各种中间业务,但实际上,村镇银行基本上都没有开展中间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业务品种比较单一。另外,有些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收益项目不多,同时风险较高,限制了村镇银行盈利。

(三)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村镇银行条件受到限制,如硬件设施、技术力量、软件网络、风险控制和费用等均达不到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接入标准,所以村镇银行不能加入人民银行支付体系,不能直接办理跨行转账汇兑,汇兑业务只能通过转借第三方(县农村信用联社)办理;村镇银行不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结算方式受到限制,不能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

(四)面临较高风险。村镇银行主要是为农村金融服务,面临较高的风险。第一,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具有较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账坏账;第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波动不断,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农民信息相对滞后,农业生产面临极高的市场性风险;第三,农户贷款一般缺乏抵押品,进行的是信用贷款,存在着极大的信用风险。

三、浙江村镇银行创新发展路径

(一)改进“理念、机制、技术”,发展小额贷款

1、理念。村镇银行要牢固树立只有竭诚为小客户服务才能良好地生存与发展的信念,形成与大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定位。通过贷款利率的上浮,小客户可以获得极高的资金回报率。例如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的台州市商业银行就是我国资产利润率最高的银行。

2、机制。机制包括营销、激励、风险控制机制。关于营销机制,经营小额信贷,必须具有良好的营销机制,造就强大的客户经理队伍。关于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尤其是客户经理的潜在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总量衡量,要以小额贷款为导向。关于风险控制,从村镇银行的实际出发,增加有效担保,建立企业信贷文化,落实信贷责任制等方面,造就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3、技术。村镇银行的发展同样需要极高的技术,特别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目前,浙江适合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本土化的以台商行和泰隆银行为代表的“预先熟悉客户”技术;二、引进欧洲复兴银行的“标准化——小额贷款技术”。目前浙江台商行等不少金融机构引入了该项技术,并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村镇银行应当不断学习利用这些业已成熟的小额信贷技术。

(二)向民间资本开放,发展“草根银行”

对于民间资本,放开村镇银行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组建村镇银行,甚至可以控制村镇银行,特别允许自然人发起组建并控制村镇银行。“草根银行”指滋长于民间,与小微企业共存共荣的小银行机构。它们虽然规模小,但是具有一系列优点,如产权约束强、机智灵活、敢于创新,熟悉小客户,恰当进行定位。

(三)创新发展村镇银行的政策建议

加大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以扩大村镇银行的实力;放开对村镇银行的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以及差异化服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贷款缺口问题;引导村镇银行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在村镇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信贷风险审批流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因信贷人员素质或主观性评估而造成的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志刚,巴曙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J].新金融,2011,(1).

[2]高晓燕,隋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5).

[3]王航.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情,2013,(35).

[4]毛剑宇. “贷农贷小”定位下村镇银行发展研究[D].学位论文,2010,(5).

作者简介:陈汉江(1976-),男,汉族,浙江上虞人,浙江上虞农村合作银行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信贷业务与市场利率化。

上一篇:浅谈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设计 下一篇: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现状与实践性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