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时间:2022-09-02 09:37:03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主动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的重要形式,是对自身的数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教学中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反思的动机

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如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抓住反思的契机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教师可分下列几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及程序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机会。

1.学习新知识前反思

学习新知识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学习,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而是任意两位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促进新旧知识交替,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空间。

2.学习新知识中反思

学习新知中反思指向于当前学习,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中,通过出示两组题目:

6÷3= 8÷2=

24÷12= 80÷20=

48÷24= 800÷200=

120÷60= 8000÷2000=

让学生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的结果,思考: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从而获得统一的有价值的数学模型,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学生在认识二分之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利用现有的材料创造几分之一。在大部分学生已经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创造出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后,我提出了“刚才你是怎么创造这个分数的?是否正确?”、“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创造?”、“你还能创造出其他的几分之一吗?”等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对创造分数活动中的得失进行分类、取舍,理清自己的思路。在交流展示中,我还让学生针对所创造的分数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创造出的“四分之一”形状不同,却都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学习新知识后反思

学习新知后反思指向于过去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

如课堂总结环节,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想一想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请你给这节课取个课题名称好吗?今天学的内容跟以前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等等。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教给反思的方法

1.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如在《认识周长》一课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独立探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方法。

生1: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生2:周长=长×2+宽×2

生3:长方形周长=(长+宽)×2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是最基本,最容易理解的?哪种方法计算最简便?促使这生对多种方法有感悟和体验,产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促使思维的不断发展。

2.自我总结

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如学了这个知识点,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个知识我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其它的学习方法吗?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四、养成反思的习惯

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协同的过程,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课堂外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如果教师能不断总结并付诸实践,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下一篇:让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