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耳栽培论文:菇耳栽培及生态建设的关系透析

时间:2022-09-02 09:25:22

菇耳栽培论文:菇耳栽培及生态建设的关系透析

作者:吴智敏 单位:龙泉市林业局

对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措施,提高了植被的覆盖度的森林蓄积量,减少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了森林固炭减排的功能,空气、水的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龙泉的天更蓝、水更清。依法治林取得实效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采伐制度,做到依法治林,实行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坚持木材凭证经营加工和运输制度,加强木材运输检查、巡查,狠抓木材非法外流,加大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野生动植物的名木古树的保护,建立了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7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保持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林业产业的的发展,积极培育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利用社会资金发展林业,培育毛竹主导产业,实施竹产业提升工程,培育和发展竹木加工业,增加林农收入渠道,变单一的木材资源经济为多元化经济。让原来从主要靠木材经济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经济,保护了森林资源。通过多年的努力,森林质量稳步提高,资源结构逐步合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和发挥,林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目前龙泉有近2万m3的南、北食用菌干货交易市场,有专业和兼业营销户1200家,2010年市场交易额达到了18亿元。全市现有200多户食用菌干品经营企业,20多家鲜香菇加工厂,一些实力不断壮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了技改投入,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发展较快,投建了香菇、木耳冷冻和深加工设备以及灵芝及灵芝破壁孢子粉生产线,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为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幸福指数作出了积极贡献。菇耳生产与森林资源利用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长期以来,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是仅局限于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的生物资源。到了当代,由于滥伐木材破坏森林,形成生态灾难,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发展到森林整体的永续利用,并更注重森林的固碳、涵养水源、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效益的发挥,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菇耳生产需要消耗森林资源香菇(木耳)是一种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菇耳生产是利用真菌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对有机物(菇木和培养基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腐解,香菇(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积累的营养物质发育成香菇(木耳)。因此,不管是用椴木栽培,还是用袋料栽培,都需要消耗森林资源(主要是阔叶林资源)。根据目前的香菇培养基料,木屑约78%,麦肤约20%,石膏粉1%的配方测算,栽培1万袋袋料香菇(木耳),需要消耗阔叶林材积10m3,按出材率80%算,消耗阔叶林分蓄积量约12.5m3。菇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利用菇耳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袋料香菇、木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结束了菇耳生产单一消耗阔叶树原木的历史,使枝桠等采伐剩余物,制材后的板皮、锯木屑等有了用武之地,1m3原木加工成板材,所产生的板皮约350kg、锯木屑约100kg,并随着菇耳产业的发展,价格上涨,也提高了作为生产原料的杂木价格。据调查,2010年龙泉每50kg阔叶林不同用途产值比较(表略),阔叶林资源用于生产菇耳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森林采伐和木制品加工的剩余物得到了充分利用,龙泉市采伐阔叶林蓄积量年均5万m3(未包括胸径5cm以下的小杂木),采伐的枝桠等剩余物约为1.5万m3,2010年市外运入5.65万m3,按木材制品耗材折率标准计算,每年的加工剩余物达到4.5万m3,两项相加有近6万m3,能满足生产6000万袋袋料菇耳生产的原料要求。菇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阔叶林木屑等采伐加工剩余物的价格上扬,促进了周边省区阔叶林资源、木屑等采伐加工剩余物向龙泉等菇耳产区的流通,弥补了本地的森林资源消耗量。菇耳产业发展与阔叶林资源消耗不存在相关性龙泉市从1974年至2007年共进行了8次森林资源调查,阔叶林的蓄积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2),最高是1989年的666.67万m3,最低点是1999年的265.31万m3。龙泉市的袋料香菇主要是从1986年开始规模生产,袋料木耳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后随着袋料菇耳的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根据表2各期的阔叶林年均净消长量与菇耳生产所需消耗的阔叶林蓄积量,制成对比。:阔叶林资源的消长与菇耳生产规模不存在相关性。从1989年至1999年的10年间阔叶林蓄积量下降了401.36万m3,年均净消耗量是40.14万m3,而该期间菇耳消耗阔叶林蓄积量年均为8.34万m3,仅占10年间阔叶林蓄积量消耗量的20.78%(未扣除利用边角料等剩余物的栽培量,下同)。2000年至2007年的8年间菇耳消耗阔叶林蓄积量年均为14.73万m3,而该期间阔叶林蓄积量反而是增长,年均净增长达18.72万m3。究其原因,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木材市场的开放,价格的上涨,人们把致富门路和发展经济的目标和希望都纷纷集中到木材的采伐上,造成了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其次是林区农民自用材、薪炭材的过量消耗,木材加工企业的大量发展,都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持续下降。其三是随着人们生态观念的逐步形成,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林业主管部门加强了依法治林,坚持限额采伐,起到明显的效果;其四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好转,在农村推广节柴灶,许多居民、农户或改烧柴为用液化气,青瓷行业改烧液化气,节约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其五是2000年开始实施转变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林业发展战略,对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通过多年的建设,使许多生态脆弱区改变了林相,增加了蓄积。其六是近年来,以新的森林经营理念,不断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力度,采用多树种复合经营模式,培育阔叶林,大力推行针阔混交造林,实现了针叶纯林向针阔混交林转变。菇耳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菇耳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是在木屑的粉碎中产生剌耳的噪音;其次是在袋料接种过程中使用消毒药剂,造成空气和操作人员被污染;其三是杂木柴等原料的乱堆乱放、废弃菌棒的乱丢弃,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污染。

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加强,农村的富裕,又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珍惜和森林生态系统所带来的良好环境,增强了林农科学经营森林、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增长,贯彻了龙泉市“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幸福指数”的战略。菇耳产业的发展,需要消耗森林资源不管是用椴木栽培,还是用袋料栽培,都需要消耗森林资源(主要是阔叶林资源),对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该影响是可控的。一是在森林经营理念上要有新的思路,要结合森林抚育等营林技术措施,引导林农采伐那些成过熟林,及丛生状的萌芽条和不能成林成材的下层木,留足能成林成材的目的树种,培育森林质量高、健康状况好、林相整齐的林分。二是龙泉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阔叶林年生长率能达到8.65%,每年的阔叶林蓄积量自然增长为39.14万m3,只要坚持依法治林,限额采伐,充分利用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在目前的菇耳生产规模下,可以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长期进行菇耳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菇耳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要着力于提高菇耳生产的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建设一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中心,利用大型机械集中加工袋料食用菌的菌棒,建立高标准的无菌接种室,研发低毒的袋料食用菌的菌棒专用消毒剂,加快利用废弃菌棒生产板糠炭、生物质有机肥料等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还农村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美丽乡村而努力。

上一篇:公路建设论文:小议公路建设的生态损益驱动 下一篇:生态足迹论文:地方生态足迹的转变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