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护航

时间:2022-09-02 08:29:27

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护航

摘 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的把握,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从“刺激与兴趣”“期望与诱导”“合作与竞争”“探究与建构”和“评价与激励”等五个方面,分析教师在运用具体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心理现象,并就如何利用相关心理效应引导学生行为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学方法;心理效应;行动导向;人才培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些心理因素以学习动机为核心,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并在诸多方面调节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除了充分考虑学习材料本身的结构外,还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实施教学方法时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合理利用课堂中的各种心理因素,为学生成成才护航

一、刺激与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既要善用“首因效应”,又要善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首要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要引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首先要重视“首因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第一印象对人们之后的认识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这种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必能令学生心驰神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设计课堂导入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教师可以用趣味盎然的图片、引人入胜的故事、慷慨激昂的音乐、轰动一时的新闻等等,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景。

但是,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特别是面对抽象的、难度较大的学习材料,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善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通过设计刺激物的出现、消失,加强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对比关系和活动变化来吸引学生注意。具体而言,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留意以下两点:一是通过直观演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二是精心制作课件,使声、光、色有机结合,适时改变对学生思维的刺激方式,将不同的注意方式交替使用,避免学生因单一注意而疲劳、分心。

二、期望与诱导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应善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决不可低估任何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信任、期望和热爱具有一种正能量,它能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自信,并使学生的行为发生与教师期望相一致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抱有积极的切合实际的期望,并对学生给予真诚的关怀和信任,从而使学生备受鼓舞,努力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不懈努力;另一方面要给学生设置切实可行的目标,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并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坚定其自信心,维持其积极进取的热情。

任务教学法是围绕工作任务这一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将一个个任务中进行学习。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完整的工作项目来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中,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设定的任务或项目目标,并通过语言、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信任和期望。然后,教师应对学生予以针对性的引导,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子任务,将项目划分为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阶段或方面,让学生能逐步地向目标靠近。子目标的设置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即应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让学生感到目标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因此,教师应当具有前瞻意识和发展意识,根据学生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学生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促进其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在教师期望中成长,在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及难、不断提高的任务和项目中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并最终不负教师热切的期望。

三、合作与竞争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善用“共生效应”和“鲶鱼效应”,让学生们在合作与竞争中提升。

小组合作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按一定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以顺利完成小组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分工协作,以达到深化认识、形成新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产生“共生效应”,营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学习小组内,学生面对自己的同学,热烈讨论,自由发挥,能够产生激励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紧张、封闭等消极情绪,培养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学生在说和做中既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又能将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使组员共享思维成果,加速知识技能体系的重组和建构。

然而,合作学习虽然具备上述种种优良特性,但在现实中这种教学方法却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不敢也不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学生们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往往在经历了初期的新鲜与好奇后,便归于懈怠,陷于沉寂。在这种形势下,教师适当引入“鲶鱼效应”,充分发挥个性学生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

“鲶鱼效应”是指在将几条活泼好动的鲶鱼放在一群喜好安静的沙丁鱼中,鲶鱼四处游动,并偶尔追杀沙丁鱼,沙丁鱼紧张起来,四处逃窜,使得鱼槽水面不断波动,氧气充足,避免沙丁鱼在沉寂的鱼槽中窒息而死。“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应该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都分配几条个性十足的“鲶鱼”,如思维活跃、热情奔放、喜欢辩论的学生,引发组内竞争,使组员紧张起来,克服安于现状的惰性,在“鲶鱼”的带动下,个性互补,优点互学。教师应注重引导组员之间的竞争,激励学生的斗志,让学生们主动地“动”起来,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竞争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把学生从分数竞争,引导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竞争上来;第二是把智能竞争与学习精神结合起来,鼓励锲而不舍的奋进者。

四、探究与建构

教师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知识建构的规律,充分发挥“南风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实现知识的建构。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是个体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材料的感知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学生认识的发展和变化。建构主义进一步强调,学习不是学习者对知识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时,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指导者,致力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的学习材料进行意义建构。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为核心,充分体现了“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潜能的开发”这一教育理念。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将教学的最终目标从传授现成知识转到唤醒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潜力上来。“南风效应”很好地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法国作家拉封丹在一则寓言中讲到:北风和南风比试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刮起凛凛寒风,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送来阵阵暖风,行人很快就解开纽扣脱掉大衣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化身为“南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给学生带来温暖和热情;同时借“南风”之势推动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五、评价与激励

教师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各个阶段,应对学生的学习予以及时的检查与评价。运用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在教学中具有诊断、导向、督促和激励的功能。行动导向教学主张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旨在加强对学生行动的引导。无论是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检查和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手段。

在检查学生作业时,教师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积极信息的眼睛,并予以建设性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克服“马太效应”和“晕轮效应”。教学中的“马太效应”是指对优秀的学生不吝啬表扬,不乏溢美之词,给他们各种各样的荣誉和称号,而对后进生的努力则视而不见,不予承认。如果教师低估后进生的能力,或认定他们不求上进,可能使学生将这一消极的评价内化,形成“我本来就这样”“我本来就不行”的自我认定,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晕轮效应”是将对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的评价泛化到其他方面。比如对作业工整、准确的学生,倾向于认定他们聪明伶俐、品德高尚、人缘好、表现好,而对作业潦草、粗心大意的学生,倾向于认定他们智力不佳、品行低劣、表现差。事实上,美不遮丑,瑕不掩瑜。教师评价学生要多维度,多标准,不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释放的积极信息,并及时予以肯定,强化其学习的动力。

在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避免“德西效应”。“德西效应”是指在外在激励和内在动机兼有的时候,外在激励可能会影响内在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当学生尚未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时,教师通过外在的激励引导学生的行为,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但是,如果一味突出外在的激励则会使学生把表扬或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动机不断内化,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

(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青年专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C2012058)

上一篇:基于合格人才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下一篇:掌握查询法技巧提高会计实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