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的策略

时间:2022-09-02 08:20:53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的策略

【摘要】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新知,熟练技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数学练习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练习设计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内容;题型要有趣味,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生活味要浓,尽量从他们的身边挖取;内容的选取,形式上的呈现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切实考虑孩子们的思维差异。

【关键词】 提高 小学数学 练习设计 有效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27-01

各知识点的融汇、贯通,是通过老师传授新知来引导学生练习而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的练习来实现。练习(口答、列式计算、综合训练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延伸。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有效、合理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效果已成为每一个教育者的首要任务,要想真正把握得当,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设计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而定,主要在课内完成

应试教育时代:“精讲多练、以练代讲”,练习的安排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多,课堂练习是例题的重复,课外作业是课堂练习的重复,同一设计,统一要求,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且量大,忽视实践操作,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且效果不理想。我们应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有梯度的题型,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作不同要求.设计的练部分应在课内完成,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及时反馈,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补救。要注意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在孩子们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练习,加深理解。课内的时间,尽可能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多一点.尽量避免课外补缺,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效果也不好,还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授人教版第十册小数乘以整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单价3.5元的风筝,买三个要多少元?老师先让孩子们看题,提出: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儿会说很多,有算法的,让他们说出来,三分钟足够。老师引导到主题:买三个需多少钱?这儿不要用“元”这个单位,不然会约束说法。请他们估算,这儿需两分钟。你能算出准确答案吗?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老师巡视,帮他们解疑,这儿多留时间让他们充分交流。小结解法,:①以“元”为单位,连加。②以“角”为单位,连加。③先乘后加:3元*3=9元,0.5元*3:2个0.5元是1元,再加0.5元是1.5元,1.5元+9元=10.5元,以上三种方法很容易理解,今天的教学重点是第④种:3.5扩大10倍是35,35*3=105,再缩小到它的1/10,得10.5.应及时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把新的知识迁移到旧的内容,减轻孩子们的思维负担,只不过多了一步: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绝大部分都能掌握,余下的几个人错在基础较差,数位不知从那边对齐,经个别辅导,掌握较好。我认为这才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当然,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因此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做到重点突出,不平均使用时间,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使计算逐步达到熟练从而形成技能,做到听到或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地说出得数。

2 设计要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他们身边的事例谈起

有效理论认为: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谈起,联系实际,减少认知过程,从而增加了有效教学时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具体的,数学练习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情景,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设计练习能激发学生善于从身边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再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长方体》之前,让孩子们搜集有关的物体,让他们明白:要学的东西原来离自己这么近,数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通过去找长方体,潜意识中就会与其他物体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小结《位置与方向》新课时,不要再把所学内容重复一遍,可设计这样一道辨认教室里的八个方向的练习题:“说说你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教学楼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有哪些建筑物?”创设这个情境,让他们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与他们息息相关,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他们能自觉地将己有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收获会颇丰。

3 设计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年龄小,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学习方面也是如此,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学习“自行车里的数学”这节课时,让学生合作研究自己的自行车,体会半径、周长、大小齿轮的比以及构成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求知。

创设新颖的几个问题:自行车中,是前轮推后轮还是后轮推前轮?是大齿轮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推大齿轮?齿轮的大小和链条有什么关系?变速自行车后面那么多的齿轮有什么用?踏板转一圈,齿轮转几圈?轮胎转几圈?和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让孩子们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去上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让孩子们养成了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

4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平台

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能再次,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存在着比较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5 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教学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也应提高,如计算式子题不仅要算正确,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要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简便、灵活。应用题解题应从各个知识点去考虑,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进行优化选择。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千方百计寻找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着眼于孩子们的未来,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夯实基础,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明天的可用之才。

上一篇:六种常见数学转化法例谈 下一篇:函数导数在函数图象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