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在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2 07:39:58

信息系统在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道路运输行业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行业,做好安全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输安全管理;数据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31-01

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于2006年7月正式组建安全运营管理系统项目组,全面负责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部署实施工作。项目组由企业的安全、机务、运务和企管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并邀请了浙江省交通厅同类项目中标企业浙江方苑科技有限公司参与项目的开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项目组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后,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定义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关键技术的设计,系统地整理出了大量的管理需求,编写了10余万字的系统需求说明书,包含100多份业务表单,全面覆盖了客运企业对安全、机务和运务工作的系统化管理。在历时四个多月的系统前期研发设计阶段后,立即进行了系统的流程建模、系统概要设计,并完成系统的原型设计开发工作。最终于2007年6月,完成了详细设计工作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和系统集成测试及实施。

1 共享信息数据,提升客运站场安全管理效能

从客观上分析,单纯的依靠客运站场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即便是检查人员认真负责地对所有进站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安全检查,在客流高峰期也难免存在漏检或疏忽。为此,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依照省运管局提出的25项门检要求,设计了安全运营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分别部署在了客运站场、运行公司和车辆安全检查站。通过区域联网和数据交换,实现了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驾驶员只要在发班前进行指纹验证和刷卡,系统就会在数秒的时间内自动识别其个人信息数据和车辆信息数据是否有效,以此来判断车辆和驾驶员是否处于合格状态。

2 流程清晰,操作简单

系统操作简单,只需简单的刷卡及指纹验证和数据录入,执行方便。系统结构采用典型3―N层B/S和C/S结合方式,利用数据库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实现部门之间和站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IC卡和指纹识别技术及相应的管理软件,规范了站场内车辆、驾驶员、安管人员的安全管理流程,并对每一道检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弥补管理漏洞,避免工作失误。同时系统通过对车辆和驾驶员档案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培训教育管理、安全事故和保险管理、车辆维修及油耗的检控,实时掌握生产资料状况,提供决策分析统计图表,正确优化生产经济定额指标,从而全面提高了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从2007年8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的系统统计数据发现,共有88578台次车辆回场报班,88497台次车辆进行门检检查,75420人次驾驶员(不含外单位)进行指纹报班,88341台次车辆合格出站,237台次车辆因报班不合格消除隐患后合格出站。以上数据能够反映两个问题,一是系统统计数据精准,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覆盖区域的动态管理信息。二是消除隐患及时,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具体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车辆和驾驶员报班进行的步骤在系统界面上实时不断的被刷新,管理者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随时对报班情况进行查看,很简单的就能了解当天全部的门检信息。

4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又一重大突破

2006年,我省客运企业GPS监控系统的普及应用得到了政府及其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家单位也都纷纷作出积极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GPS监控系统在我省得到了全面推广,使得管理水平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即使在当时全国交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我省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难得的稳定态势。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的GPS系统项目完成后,便立即启动了安全运营管理系统项目的研发设计工作。GPS监控系统虽然可以解决对车辆运行动态的实时监管,但因为系统功能的单一性难以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诸多环节,所以必须要使信息化管理手段得到不断延伸,最终达到覆盖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根本目的。为了解决并控制安全管理流程不规范等诸多管理难题,从而需要保证安全生产在事前、事中、事后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企业经营管理“一切皆可控”和自我约束的效果。

上一篇:国内政策性租赁住房发展现状 下一篇:坚持不断创新是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