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财务管理 打造燕赵水师铁军

时间:2022-09-02 07:11:21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 打造燕赵水师铁军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以下简称河北水工局)是由原水利二师一部划转合并而成,作为河北水利水电建筑业的龙头企业,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在不断创新和自我完善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河北水工局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牢固占有省内水利水电建筑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向省外和国外市场进军。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

取得如此成绩,跟财务管理的强化与创新密不可分。该局财务管理从基础规范化做起,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严格考核审计,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务管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渐趋合理,财务管理的作用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服务并推动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奋进的历程,辉煌的业绩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系河北省唯一一家水利水电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建局50年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之路。从50年代建局到80年代中叶,该局是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运行管理。1984年,省政府明确实行自收自支、定额上交,虽然仍然属于事业管理,但基本上步入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之路。1993年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河北水工局彻底与财政脱勾,真正走上了市场化经营之路。13年来在局长陈洪臣的带领下,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以班子建设为关键,实现生产经营每年上一个新台阶,财务收入由1992年的4000多万元,猛增到2005年的5.2亿元,经济效益由亏损数百万元到盈利上千万元,并分别获得省、部级“双文明单位”称号。

该局历史上曾有过骄人的辉煌,建局后到根治海河时期,岗南、黄壁庄、大黑汀、朱庄等数十个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从河北水工人手中建起,突尼斯、孟加拉、卢旺达等一座座凝结中国人民友情的援外项目在河北水工局人手中成为美丽画卷。然而,进入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随着地方水利投资项目减少,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转轨初期的短时不适应,河北水工局曾走入了低谷,人均产值不足万元,效益逐年下滑。1993年以来,以陈洪臣为首的企业领导团队,带领全局职工坚持“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经营指导方针,大胆改革,创新管理,以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带动局各项工作质量的提高。从省内、省外两个小市场,到国内国外两个大市场,从水利水电行业单一项目到“保水利,攻电力,闯交通,不放工民建”的市场定位,从漠河之滨到闽粤山脉,从克拉玛依引水到海河入海口防潮,河北水工人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按照该局局长陈洪臣的要求,“干一个工程,拓一方市场,交一批朋友,树一座丰碑”,水工局靠产品质量站稳了市场,靠热情服务赢得了顾客,靠科技创新掌握了产品主导,靠诚信守法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水工局除具有承揽各种类型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资质外,还取得了市政公用、房屋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地基与基础处理、预拌商品砼等相应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并具有了一级国际承包资质和劳务输出等对外经营权,为工程局进一步扩大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完成了在建工程5.2亿元的同时,签订中标合同8.04亿元。先后在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中,中标11项,合同金额10.6亿元,且在已开工的三个项目中,有两个被评为样板示范工程,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

在河北水工局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河北水工局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以超越的理念和坚实的基础,为水工局的跨越发展发挥出强力助推器的作用。

二、完善内控,夯实会计工作基础

过去一个时期,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由于缺乏市场经营的经验,河北水工局也出现了很多决策上的失误,曾经有过未经深入调研盲目投资,致使多个投资项目不仅没有效益,还造成巨大投资损失的教训。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认真处理以往各项投资事项的同时,结合全国开展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活动,认真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等20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涉及经营方面的合同评审制度,投资决策论证审批制度等,还借此机会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推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一张票据,一个科目,一项措施,逐项同规范化标准相对照,从局财务处做起,带动全局会计核算工作的提高。1995年取得了河北省首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认证,并参加了省财政厅组织的全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巡回展,获得省直机关单位第二名和全省第三名。通过加强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强化了财务管理,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河北水工局于1995年首度实现扭亏为盈,全局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于1996年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水利财务会计工作先进集体。

三、整合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过去受计划经济体制限制,河北水工局同其他省份的水利施工单位一样,一方面为事业单位建制,另一方面均实行局、处、队三级核算,不仅信息传递不畅,而且资源占用分散,企业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1998年以来,该局在局部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项目法施工,取消队级建制,处内建立内部劳务市场,由局或处直接组建项目经理部,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管理人员和费用,而且由于项目完成的好坏直接与项目组人员的利益挂钩,更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和项目组员工的积极性。

在推行项目法施工,层层落实经营责任制的同时,该局注重资源整合。对所属会计单位实行银行存款限额管理和集中开户的现金管理形式,按照结算中心模式实现现金流量的集中管理。2005年在投标项目和中标金额巨增,工程投入加大的情况下,该局短期借款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6000余万元。由于全局各处、厂、各项目部集中开户,形成了规模,壮大了实力,不仅能够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减少了短期借款,也同金融机构达成了共识,商定了专门的金融服务方案,不仅服务周到,还给予各种投标、履约保证方面的支持,有利地保证了全局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更有利地促进了全局经济效益的提高。今年上半年,他们又推行更加集中的管理形式,新近中标的四个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由局财务处直接负责收支管理,正在向着完全的结算中心过渡。

四、抓住机遇,实现二次创业

随着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擅长于打大仗、打硬仗的河北水工局人,更是迎来了水利建设的春天。河北水工人没有仰仗地利优势,而是厉兵秣马,积极备战,科技攻关,精心组织。首先,在全局上下,全体员工从思想上树立“创世纪精品,干世界一流”的质量意识,组织一次次的专业技术培训班,成立了一个个科技攻关技术小组。随着一项项技术难题被攻克,以及新设备、新工艺的熟练应用,河北水工局承建的唐河倒虹吸和滹沱河倒虹吸两个工程在建项目,被南水北调建管处评为典型示范样板工程。仅南水北调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中,河北水工局就中标11项,投资额达10.6亿元。

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河北水工局党委提出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实现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二次创业是基于1993年开始的第一次创业而提出来的。1993年初,本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可以说河北水工局正处于经济形势严重困难的低谷时期,当时的水工局,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包袱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很低,加上国家开始实行的银根紧缩政策,有些项目由于生产设备短缺不得不放弃。由于连续数年亏损,企业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新班子从三项工作做起:⑴整顿各级领导班子。首先抓了干部队伍建设,精简机构,压缩职能处室,调整充实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本人就是这时被任命为财务负责人的);⑵建立制度,落实各项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强化内部各项管理;⑶全力抓生产经营,抢占市场,提出了产值利润每年以10%速度递增的目标,实际实现产值平均递增20%。利润方面,自1995年开始盈利后,经济效益增长超过了产值的增长水平,职工收入每年增长11%以上。

2006年,经过近3年的拼搏经营,河北水工局的产值和效益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干部职工素质、企业竞争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工程局党委提出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并指出“一次创业创基业;二次创业创伟业”的宏伟蓝图。目前,全局上下正在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河北水工局在较早取得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后,现又取得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河北水工局正在南水北调的主战场与国内一流、超一流的企业同台竞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原逐鹿,试看吾辈身手。河北水工局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一定会更大更强。用陈洪臣的话说:“规模化、集约化、全球化是现代企业家的理想和胸怀,河北水工局已经为河北乃至全国的水利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必将为全国乃至世界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简介

刘贵增,男,1959年7月2日出生,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77年开始从事财务会计工作,1997年被评为高级会计师。1995年任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副总会计师,1999年任总经济师、副总会计师,2001年任总会计师。主要工作方向:国有企业改革与财务管理。主要作品有:《对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若干思考》、《论现金的集中管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风险预测》等。

上一篇:《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广受读者好评的优秀论文... 下一篇:天然气营销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