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

时间:2022-09-02 07:07:37

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

【摘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如今已经渗透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集约化、精益化发展服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用电;信息;数据;采集;应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可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地为“SG186”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为远程自动抄表、线损实时计算等营销核心业务的实施提供技术基础,从而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分析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电力企业对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和用户用电状态的反应能力。国家电网公司总体规划提出利用3~5年,建成电力用户采集系统,覆盖全部用户、实现用电信息实时采集、全面支持预付费控制,即“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1、采集系统简介

1.1系统构成

采集系统是一个大型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按不同应用场所,分别在专变用户(大型、中小型)、公变计量点和低压用户等计量装置处安装采集终端,通过多种公用通信信道将用电数据传输到省级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处理,以便各级工作站能够通过Web服务器的方式进行查询和利用,为实现系统的深化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1.2主要功能

用电信息的采集、储存是采集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定期采集电能表或终端所记录的电流、电压等参数的采样值,具备一定的用户电能质量监测和公用配变运行工况监测的功能。

2、系统深化应用

2.1集中抄表与数据分析

系统自动采集系统内电力用户电能表的数据,获得电费结算所需的用电计量数据和其他信息,通过与营销SG186系统的接口实现用户电能表示度的远采集抄。

2.2异常用电信息智能判断

系统通过对电能表及终端运行工况的检测,可以智能判断计量异常情况的发生,如高压供电高压侧计量用户的高压熔丝熔断引起的电压断相、计量TA(电流互感器)故障引起的电流缺相等异常信息,系统会记录其发生的时间,可作为计量损失纠正的依据。

对因人为原因引起的异常信息,系统根据各相电压、电流的监测记录,能反应疑似窃电用户的用电特征,并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以供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检查的参考依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电量的损失。

2.3基于采集系统的预付费

电费的预付费方式为电力用户提供了一种“自助式”用电的新模式,能够极大地避免电力企业电费回收风险,基于采集系统的预付费可通过主站、终端、电能表多个环节实现。3种预付费方式的主要的特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主站预付费是目前实施起来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适用范围广,但数据量大。终端预付费需要将用户开关信号接入负荷控制型终端,且其计算能力较差,仅适用于各类专变用户,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电表预付费现场配置简单,只需安装预付费电能表,适用于居民用户,所涉用户数量庞大,大规模推广后能减轻主站压力。

2.4线损实时计算和“四分”管理

采集系统利用实时采集的电能量数据,根据分析对象在系统中的拓扑关系自动计算线损,实现分区、分压、分线和分台区线损(简称“四分”)的自动计算、统计和评价。通过对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生成线损合格率情况报表及明细清单,亦可通过周期储存线损计算结果,提供线损对象在月度、季度、年度的同比、环比等对比分析。

实现线损“四分”法管理的关键是用户档案资料与实际的一致性,系统通过共享营销系统中的用户资料所记录的拓扑关系创建线损模型,并且可以通过监控资料的变更来自动更新线损模型,实现线损“四分”法管理的要求。采集系统已实现了与营销业务系统的互通,公变计量点台区的线损“四分”法计算,计算周期与采集数据冻结周期一致。要实现全电网线损的“四分”法计算,需在主站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从变电站、输电、配电、变压器到用户准确、实时地计量电量数据共享平台, 才能形成全电网线损实时计算与“四分”管理。

2.5有序用电管理

用户负荷控制开关信号接入终端后,系统可以下发拉闸或合闸信号到终端控制用户负荷的通断,从而实现用户负荷的远程控制。系统既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有序控制,也可对需要不间断供电的重要负荷等采取保电措施。

采集系统能够根据有序用电方案管理要求编制限电控制方案,方案的编制可根据用户所在供电区域、供电线路、行业属性等性质编辑群组(亦可单个用户),确定各群组的开关跳闸告警延时时间、开关跳闸轮次、拉闸开始时间、拉闸结束时间等控制参数。主站向相应用户终端下发拉闸和允许合闸信号,控制用户负荷开关动作,终端执行并记录相应控制参数和操作记录,完成对有序用电方案中用户的远程控制。

2.6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

基于采集系统的电能质量监测是利用系统实时采集功能得到电能质量监测常用指标,并加以分析和评价,较之传统的电能质量监测方法具有高效的实时性、信息化、精细化等特征。采集系统可对电能质量给予以下指标的评价:

(1)电压质量: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各计量点电压数据,通过查询分析24h电压曲线,并根据电压的上下限值统计分析客户电压合格率情况。

(2)功率因数: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各计量点功率因数,可以记录功率因数最大值、最小值及发生时间,功率因数异常次数及时间统计等。

(3)三相平衡:采集系统可采集各计量点24h三相电流数据,通过分析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或者台区下所属用户按相线电量,确定三相平衡度。

(4)频率质量:目前无法直接采集频率数据,但可装设硬件电路测量频率,完成频率监测。

3、结语

综上所述,采集系统的各种深化应用已渗透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且关联到每一个用电客户。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拓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化应用,以便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集约化、精益化发展服务,仍然是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海峰,路宗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深化应用研究[J].供用电,2012(12)

[2]周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J].华东电力,2011,39(12):2090-2093.

作者简介

段晓宁,1978年2月27日生,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电力营销工作,现为吴忠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及电费组电费核算班应收审核。

上一篇:探究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城区配电网改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