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写作课程对少数民族舞蹈史论研究创作思维能力的启发

时间:2022-09-02 06:26:11

关于思维写作课程对少数民族舞蹈史论研究创作思维能力的启发

摘要:而对舞蹈研究,尤其是搞舞蹈史论研究的学者来说,具备像写作思维那样理性的思维能力是在整个研究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具备开阔活跃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要有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再次,要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

关键词:思维写作;舞蹈;创作;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22-01

有人说学舞蹈的人只有感性思维而缺乏理性思维,这种说法很片面,事实上,每一个优秀的舞者除了优美、协调的肢体表达能力以外,还具备着对一切平凡事物敏锐的洞察,深刻的领悟,细腻的感情,鲜明的个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和诠释自己内心的声音。舞者是在众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感性诠释,这种感性其实是以理性分析为前提的。对于舞蹈而言,不是只有舞蹈编导的作品创作才称得舞蹈创作,舞蹈史论工作者的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对看似平常的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整合,从众多错综复杂的舞蹈现象中找寻舞蹈发展脉络和规律,把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事物以语言文字作品的形式予以表述的再创造过程。这种研究创作的过程就像文章写作的过程一样,既有形象思维的支撑,又要有逻辑思维的概括。写作,是一个语言创造的综合过程,它包容了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等多方面内容,每一个内容都离不开思维的活动。就如少数民族舞蹈史研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大脑各种思维的综合创造。那么,具备舞蹈史论研究创作的思维能力是我们作为舞蹈史论研究者踏入舞蹈研究学术界的必要前提和基本能力。那么,如何具备这种能力呢?

首先,要具备开阔活跃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人在观察、审美和表现时,对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的心理过程和伴随观察的联想、想象的心理过程。我们进行舞蹈史论研究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对舞蹈现象的综合感觉能力,对可视形象的观察感受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艺术想象能力、记忆联想等能力,亦即要具备开阔活跃的形象思维能力。

艺术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作为少数民族舞蹈史论研究者更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美、善于洞察事物内在本质的眼睛。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其史论研究不论是动作、程式、道具、服饰等,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点、线、面的单一思维模式,它需要一个立体的、多维研究框架的支持。在深入到民间做田野调查的时候,看来很平常的一个动作,甚至基于生活化的动作,在研究者的眼里,它都承载着深刻的意义。一个很普通的舞蹈道具及其上的纹饰图案,在常人看来再平凡不过,可是在研究者眼里它却是一个重大信息的传递。准确的观察、机敏的理解为我们启发了创作的欲望,开启了创作的动力。

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的联想,永远是打开思路、让思想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嗅到所感信息的价值气息时,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已经在无形之中给我们的研究注入了活力和能量。在研究少数民族舞蹈史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将搜集来大量的材料,通过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对其进行梳理、过滤,将民族的、民俗的、宗教的、历代的、整体的、周边的等等各种文化因素在头脑里进行一个大整编和大串联,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找到该民族舞蹈现象中的一些规律。要善于这种思维,才能在原始素材的基础上,发现并创造出一些新的、高层次的内容。如果思维固定一处,必然会僵化、呆板,我们的研究也就无从下手。只有具备准确的观察力、机敏的理解力,并且具备丰富大胆的想象能力和敏锐深入的发散性联想能力,一段舞蹈史论研究创作旅程才能真正开始。

其次,要有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它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在舞蹈史论研究创作的过程中,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贯穿始终的宗旨,也是舞蹈史论研究创作人员应该彻底保持的态度。

无规不成矩,无理不成章。在舞蹈史论研究创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贯穿着逻辑思维的方法。我们在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观察、联想和想象之后,如果只是材料的罗列,思维意识七零八散,内容就像一盘散沙的话,也不能算是研究创作。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结果。它要有高度准确、清晰的结构和思路,为表述清楚知识内容服务,才能研究创作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这时我们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迅速自觉地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判断,逻辑思维在其中则起到了发现问题,筛选设想,评价成果,总结提高等等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在舞蹈史论研究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始终伴交织与配合着,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不能分离的。

由于史论研究创作的科学性,要求研究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如果没有严谨性,那就不算是一名合格的学者,而在学术创作中,严谨性是其首要准则。

再次,要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研究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创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英国科学家斯蒂芬·梅森说过,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研究就没有科学价值。

曾金华老师曾说过:“学者在学术创作时要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当我们研究一种事物或者现象的时候,如果只看表象,或者只能看到别人研究过的东西,那么这样的研究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若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层面去看待问题,深入分析、思考问题,也就是从研究对象的不同侧面来选择角度,作为立意的切入口,这样就会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全景式的思维变化带来的就是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

同样的事物,或者因素不同,或者变量不同,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要学会思维创新,善于抓住同一事物的不同因素或不同变量,从这些不同因素或不同变量的角度切入,研究成果就能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感觉,这样的学术研究也才更具有价值。

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新开设的舞蹈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它是当今新兴的人类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对舞蹈史论研究的借鉴和创新作用。虽然舞蹈研究本身就属于人类学的研究范畴,但是由于中国舞蹈理论研究的现阶段状况,舞蹈研究更多的还是局限于舞蹈学的艺术观与方法论。以人类学的视角去透析舞蹈艺术的内涵,从中发现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生成、发展、演变的规律与特征,从舞蹈历史文化内部入手去理解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客观、全面地把握舞蹈研究的科学艺术观和方法论,从而促进舞蹈文化体系的完善,挖掘艺术宝库深邃的文化内涵,也是人类学给舞蹈艺术研究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

总之,作为我们少数民族舞蹈史论研究的学生来说,除了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查,反复详细记录少数民族舞蹈过程以外,更应注重的是研究分析资料时思维的启迪、激活和挖掘。只有思维活跃了,思路开阔了,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更加全面深刻的探寻到研究对象的本质,才能揭示研究对象本身更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只有知识储备丰富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了,才可能写出情感真实健康、内容新颖深刻的文章。如果只是按照书本理论生搬硬套,那么,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形式上。这样的文章,也可能有醒目惹人的标题,有句式整齐的排比,有比喻等修辞手法,有新颖的文体,但不会有独到的思考,不会有真实的情感,不会有深刻的见解,不会有引人深思的余韵。因此,具备舞蹈史论研究创作的思维能力,作为舞蹈史论研究者进入舞蹈研究学术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上一篇:试论群众歌咏比赛中的音乐审美 下一篇:浅谈地方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