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4-27 08:11:04

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砀山县关帝庙中学,安徽宿州235300)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教会学生,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章从赏识学生;灵活问答;采用多种方法完成启发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学生;启发

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核心是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启发式教学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善于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自觉主动的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贯彻和落实启发式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公正地赏识每一个学生

俗话说得好,“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张脸。”人人都会在乎自己的面子,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否重要、是否值得尊重与称道。学生也是如此。他们虽然年纪小,却是独立的、有思想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赏识与夸奖。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客观、公正地赏识 每一个学生,就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就会引导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认可而主动地把精力集中在老师授课的内容上。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赏识学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对学生的欣赏要真诚

欣赏、表扬学生时,老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微笑并用肯定的语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称赞与欣赏。

2.对学生的欣赏要力求准确

如果老师只是用“你最近有进步”、“你的成绩提高了”等等的话称赞学生,固然他们会很高兴,但时间久了也会“麻木”,因为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什么地方进步了,什么成绩提高了。所以,老师应该具体准确地告诉学生如何进步了,什么提高了,今后应怎样……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目标地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3.对学生的欣赏应该不分大小

有的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找到答案、成绩进步、字迹工整,是学生分内的事,因此不值得表扬。老师应该事无巨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表扬。

4.多用建设性的赏识,少用评价性的赏识

建设性的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在激励和赏识的环境下,不断改掉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不断进步。实事求是地欣赏与称赞,会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会激励他们主动学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并且把这种认真听课发展为一种习惯。

二、灵活问答、巧设悬疑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最善问的老师,特别是其具有鲜明个人教学特色的“产婆术”,即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答案。有效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假设是必须让受教育者进入“愤悱”状态,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它和“课堂提问”的关系,主要在于提示“提问”行为开始的时机,在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精细观察和时机的准确把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问要根据时机

(2)提问要精心研究提问对象

(3)启发提问要以学生的难点作为起点

三、采用多种启发手段完成启发过程

(1)揭示矛盾、设疑启发

(2)采用“道具”直观性启发

(3)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启发

(4)采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启发

(5)通过寓教于乐来启发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可见只有启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带着一个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又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有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要比以往主动认真。能够带着解决问题的愿望参加到教学中,并把它们都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的主题上来。把外来的学习动机转变为内在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在一种和谐、舒畅、平等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从事学习,这样才能学进去、记得牢、学得活、用得灵。启发学生乐于思考,从思考中找到乐趣,从乐趣中找到答案。这就极能调动兴趣的启发。这种方式可以使沉重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和培养并得以保持,经常品尝到撷取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叶圣陶说:“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启发式教学最能体现叶老先生的观点。这种方式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层次,各种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去启发教育学生。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负担为欲望,轻而易举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教师所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上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写作技能 下一篇:小学语文生活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