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人的走婚现象

时间:2022-09-02 05:34:42

浅谈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人的走婚现象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丧偶、离异及其他单身老年人口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老年人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照料的物质需要,而更加追求自己精神需要的满足,希望能找到一个知心的老年伴侣。然而,这却受到了子女与社会舆论的种种阻碍,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采取走婚的形式来规避矛盾,从而寻求幸福的晚年生活。

【关键词】走婚;老龄化;原因;利弊;探索

一、走婚的起源与老年人的走婚

(一)摩梭人的走婚制。传统意义上的“走婚”是云南摩梭人特有的一种婚姻模式,也是摩梭族的特色文化,即男人晚上到女方家居住,次日凌晨离开,男女双方不办理任何确定婚姻关系的手续。在“走婚制”下、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双方各居母家,属于两个家庭,由男子的“走”而实现婚姻。所以,我们可以将走婚定义为一种不婚而居,不婚而伴以维系男女双方关系的特殊形式。

(二)老年人的走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在老年人群体也出现一股“走婚”的风潮。老人走婚是指丧偶、离异或其他单身老年人不办理婚姻登记而同居相伴以实现“搭伴养老”的一种家庭形式。

老年人的走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走婚的前提必须是老人双方的自愿与平等;二是老人未办理婚姻登记而居住相伴,法律对其没有强制约束力;三是老人走婚所维持的关系可以随时解除。

二、老人走婚的背景和现状

(一)我国的老龄化背景。老龄委表示,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两亿,并呈现出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据有关老年人婚姻状况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丧偶老人的人数约4748万,占到27%左右,离婚和未婚的老人分别为0.78%和1.78%。并且,全国大约有1824万的老年人生活在单身空巢家庭里面。庞大的丧偶老人群体在给老人自身带来精神冲击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养老压力。

(二)老人走婚的现状。走婚虽是一种非正式且较新潮的现象,面对很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但许多老年人对其还是表现出肯定和支持的态度,90%的老年人都是认可这一形式 。天津市社科院的一项统计表明,天津老年人再婚者中选择非婚同居的占50%以上。老年人同居多年不领结婚证的情况已成为成都近年来老年生活中一种突出的现象。

三、老人走婚的原因

(一)老年人自身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逐渐超过物质需求,表现的更为强烈。特别是对于那些丧偶、离异或其他单身老人而言,仅仅依靠子女的关怀照料是无法满足他们自身的精神需求的,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个知心的晚年伴侣,相互依靠照料,缓解老年的空虚和孤独,以实现幸福的晚年生活。这是老年人之所以走婚的首要前提。

(二)赡养和财产继承问题。老年人正处于生理的衰老退化阶段,常常需要子女的照料和赡养,如果老年人再婚,子女的赡养问题可能会引发双方家庭的矛盾。同时,如果一方老人不幸离世,那财产的继承权将如何分配也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法律对这方面也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老年人选择走婚的形式来避免这些矛盾。

(三)子女的反对。老年人之所以走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子女的反对。而子女反对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所提到的老人赡养和财产继承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子女认为,父母年纪已大,再婚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新家庭成员的融入需要新的关系磨合,若双方老人家境悬殊,子女也会对老人结婚的目的产生怀疑,从而引发一些家庭矛盾,同时子女也会认为,父亲或母亲的再婚也是对自己已逝或离异的伴侣的不尊重,是不符合自己心中理想形象的。子女的反对将会深深影响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是老年人是否要重新开始一段婚姻关系的必通关卡。

四、老人走婚的利弊

首先,老人通过走婚的形式结交伴侣,相互关怀照料,可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收获充实的晚年生活。其次老人走婚能够避免财产纠纷和子女冲突等问题,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的优点。最后,走婚其实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心理缓冲期,方便老人在相互了解之后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看到老人走婚的种种便利和优点之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首先,老人走婚缺乏法律的明确保障,当出现利益冲突时,没有合理的渠道进行调解和疏通;其次,老人走婚所受到子女的反对并不比老人结婚少,在没有明确婚姻关系的情况下,子女更会感到不安与忧虑,家庭关系也会变得紧张;最后,老人走婚也将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对于这种新潮的形式,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尚未可知,但是在婚姻观念强烈的中国家庭中,走婚仍非一种主流的形式,老年人不婚而居,不婚而伴也将受到周围环境与舆论的影响。

五、老人走婚的未来探索

(一)老人走婚的普遍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丧偶、离异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老人走婚现象将不仅仅是一种新潮的特殊的老人的结合形式,而将趋于普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通过走婚的形式找到一个相伴知心的老伴,在规避矛盾的同时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相互照顾,彼此扶持,在夕阳之际享受幸福生活。

(二)社会认可度提高。当一件事情变得普遍,正常,那它也就会被社会真正的认可和接受。当人们意识到老年人精神需求重要性的时候,也就会对老人走婚的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子女,家庭与社会也将更加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帮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三)正规的法律保障。法律也将对老人走婚的形式做出更加明确的保障。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登记体制,来明确老人双方的走婚关系,对老人的权利和义务做出合理的制度性规定,当出现利益冲突时也可以通过法律的支持和援助来加以疏导和调解。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老人走婚将成老人满足精神需求,实现幸福晚年生活的一种普遍的适当的形式,只是这一过程还需要很长的探索历程。认可,接受,积极关注,让老人的走婚不再成为无奈。

参考文献

[1] 宋环环.老年人“走婚”的法律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60-61.

[2] 阚晓玉.害怕再婚引起财产纠纷,成都老年人未婚同居增多[N].北京晚报,2001,09(03).

上一篇:开关柜智能操控系统的研发 下一篇:压裂机组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