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四:语文

时间:2022-09-02 05:31:31

话题四:语文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语文是生活的。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有人说,语文是快乐的。这里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曲折动听的故事,有诙谐幽默或生动形象的语言……

有人说,语文是美丽的。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如“春天”,有美丽的父爱如“背影”,有美丽的语言如“兰亭”……

有人说,语文是人生的。一篇真情的文章,一席精彩的辩语,一腔圆润的朗诵,一手美丽的字迹……改变我们人生的命运。有人说,语文是深刻的。语文让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判断,去分析,去辨别。

有人说,语文饱含生命。语文让我们时时感受到生命脉搏的跳动。

请你以“语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语文”这个话题有相当大的可供发挥的空间,选取的面相当广泛,我们可以想象,可以阐述,可以记叙,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来写。

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生活语文,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我们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情。

语文的内涵特点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的内容就是在深刻地表现人生。因此,它对人生的意义影响深远,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因为语文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人生情感和生活观念。有许许多多因为一文一书的影响而改变了人生的道路的例子,也有许许多多因为一个老师的课或某几节课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人生选择或人生命运的例子。更有可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一篇真情的文章,一席精彩的辩语,一腔圆润的朗诵,一手美丽的字迹……改变我们人生的命运。

这道题目前面的一段材料起拓展思路的作用,不是规定的写作范围。我们可以围绕“语文”比照提示加以联想,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思考任意确定一个同话题相关的角度来写。

[范文展示一]

看电视与学语文

周耀强

“看电视耽误学习”,这在不少家长甚至个别老师的头脑中,似乎已成为定势,因而许多中学生,即使在寒暑假也同样被控制着不许看电视。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误区,电视节目包容了许多综合知识,就语文学习而言,能起到直观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应该说它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有效的学习途径。

还记得刘国正先生在他的《语文学习与生活》一文中曾指出,“看电视也是很好的语文学习”。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包含着语文知识,就连只有几句话的广告也不例外,它的语言诙谐、风趣,还时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其表达效果。不必说新闻播音员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也不必说综艺节目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单就电视散文中那优美的语句,美妙的音乐,就令人流连忘返。更有那电视剧中的回闪镜头,相当于记叙文里的插叙;特写镜头又相当于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为表现人物内心斗争和形势变化而出现的波涛汹涌、风雨雷电等,相当于烘托;类似于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镜头更是举不胜举。可见,只要你用心品味,电视节目中有许多有用的东西能让你受益匪浅。

看电视也要正确处理好电视娱乐和学习的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喜欢看电视的同学给以引导:选择观看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记录、评析等良好的观赏习惯,做到“三看三不看”。“三看”,即:一看知识性、理论性强的,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道德与法》等;二看艺术性、人文性强的,如《电视散文》、《辩论赛实况》、《人与自然》等;三看《第二起跑线》、《综艺大观》、《幸运52》等知识丰富的综艺节目,并且逐步养成积累、比较、评析的好习惯。“三不看”,即:一不看言情、武打等长篇电视连续剧;二不看枪战、凶杀等血腥恐怖片;三不看庸俗生活片。只要认真把好这几关,就能通过看电视获得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我们已进入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电视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充分利用电视这一有效途径,为学习语文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课堂。

[点评]

本文的亮点是:巧妙选取议论的切入点。

作者首先从不少家长甚至个别老师头脑中抱有“看电视耽误学习”这一角度切入,然后进行反驳,并明确指出自己的看法:电视节目包容了许多综合知识,就语文学习而言,能起到直观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应该说它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有效的学习途径。

第二,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引用刘国正先生的话切入,并以电视广告电视散文中那优美的语句、电视剧中的回闪镜头特写镜头等来验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赞同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以看电视也要正确处理好电视娱乐和学习的关系切入,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如何引导同学们看电视,从而更好地通过看电视获得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最后,以电视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切入,收束全篇。文章貌似信马由缰,随手拈来,实则环环相连,丝丝入扣。

[范文展示二]

精彩语文

一考生

一直苦苦思索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

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

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

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

伴着你,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放白鹿于青崖之间的旅者,豪酒入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下三分,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拣尽寒枝却终不可栖的寒鸦,手持青青芒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叹大江东去,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济余生;落日楼头,断鸿声中的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只愿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曾为一次失败,坐想行思,辗转反侧;曾经为一次得失,愁肠百结,蹙眉千度;曾为一次邂逅,殚精竭虑,苦苦哀伤。于是乎,读一读刘墉,品一品林清玄,几篇隽永优雅的短文,字字珠玑,禅意飘香,让我执着一份平和的心淡看苦短人生。

你让我怀着“东篱采菊,南山饮酒”的心境,去“坐看云起时,行至水穷处”,赏“禅房花木,曲径通幽”,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忆“黄梅时节,棋子灯花”。

是你让我幻化成庄周梦中的彩蝶,云淡风清地怡然轻舞;是你,让我化做牧童短笛中的闲云野鹤,天马行空地无所羁绊。你让我的生命化繁为简,思想过滤杂质,心境归于平和,归隐于“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偕忘。

精彩的你,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青绿。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你,用心灵读你,读不尽的精彩语文!

[点评]

本文的亮点是:语言诗化。

一是深厚的阅读积累。本文作者紧扣中心主题,在行文中自由地挥洒、倾情地泼墨,向我们展露了一种厚实的人文素养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本文的成功,再次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才能薄发。丰厚的阅读积淀、扎实的语文素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也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二是老到的语言表达。文章开篇用两个短句点题,铿锵有力,有警醒作用。接着采用长短结合的句子,将“精彩语文”尽情地写来,充满激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的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古诗文的妙用,使文章的语言更上一层楼,使文章更具文采。在作者的笔下,语文竟具有如此的魅力,语文竟是如此的精彩。

[范文展示三]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一考生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无比明媚而幸福的诗句,然而海子走了,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这位王家卫的“御用诗人”用生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的重量是难以承受的,但我们要坚持下去。海子的死让人伤感,更让人惋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才是对待生命最好的态度。

生活

徐志摩的生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常想,这不是我的生活态度。生活,不应该是轻轻的,而应该是“重重的”!我们应该踏着重重的步子去踩下每一天的日子,充分利用它去完成我们的工作,尽到我们的责任。

并且,在我们“挥一挥衣袖”的时候,应该做的不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是“挥洒一片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滋润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健康而精彩。

收鞘

记得还在小的时候,张爱玲就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不为别的,只为一句话,她在《霸王别姬》最后说道:“我喜欢这样的收鞘。”一种孤寂和冷傲幽幽地体现出来,更加体现的是她的自信。

张爱玲在别人眼中是个另类,独来独往,甚至有人评论她“尖酸”。可是,我认为她告诉了我一个处世的哲理:不要被人情世务羁绊,努力工作,让别人记得你,这样就不会被生活所累。

启示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它是我最好的伙伴,将伴随我一生。它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它告诉我生活的方式,告诉我保持自己的品格与个性,去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

[点评]

本文的亮点是:虚实结合。

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是:语文告诉“我”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方式和保持自己的品格与个性,去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为了达到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化虚为实、以实见虚的写法。

化虚为实,一是选取了与生命、生活、收鞘相对应的实体──海子、徐志摩和张爱玲,来表达主旨。二是突出“语文”的含义,既具体形象又别有深意: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它是“我”最好的伙伴,将伴随“我”一生。

在具体写法上,尽管作者用的材料是实的,写来却是虚的。文章没有具体说海子的死,而是用“生命的重量是难以承受的”一句带过。文章也没有具体说徐志摩生活有何不对,而是说我们应该踏着重重的步子去踩下每一天的日子,充分利用它去完成我们的工作,尽到我们的责任。文章也没有具体说张爱玲如何孤寂和冷傲,而是说不要被人情世务羁绊,努力工作,让别人记得你,这样就不会被生活所累。这样写来思想富有深度,给人以深思。

[素材超市]

1.中国文字是在民间产生、然后散落在民间的种子。一夜之间,这些种子开出美丽的花朵,像色香味俱全的灵性大餐,给饥饿者以无限的安慰。是中国文字打开了蒙昧和畅明的大道,也疏通了无知和有知的关口。

2.语文它应该有一双眼睛吧,那么它看到了什么?是三原色还是七彩光芒?语文它应该有一双脚吧,那么它丈量到什么?是现实的高楼还是心灵的微波?语文它应该有听觉吧,那么它聆听到了什么?是世纪的开拓声还是傍晚的冷钟?是啊,这些,都在语文里。

3.政治家说,语文不能离开时代;科学家说,语文不能少了说明文;古文专家说,语文怎么可以没有文言文;文学史家说,语文怎么可以少了文学史;历史学家说,语文应该有正确的历史观;修辞专家说,语法专家说,逻辑学家说……老百姓说:字写得这么差,语文怎么读的;文章都不会念,语文怎么读的;字都认不全,语文怎么读的;信都写不好,语文怎么读的。而语文老师说,要注意段落分析、句子分析,要言近旨远,要概括,要简洁。我们的尊敬的考试研究专家则说:选择题有三种类型、语言文字表达题有八种样式、作文有模式、要写创新文……

4.语文是需要一个独立的品格的,它既不依附于时代,也不依附于理念。我感到语文的渺小,我感到语文之外的种种在限制它的空间。我是一个缺乏理想主义光彩和缺少行为主义勇气的小人物,我仅仅希望:语文,就是语文,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的工具,当它从低矮的茅房抵达雄伟的山顶,无人言说,它自己会看到无限江山。

5.2004年2月北京朝核问题第二次会谈中,各方代表的语言以富于诗意的风采令人倾倒。第一轮会谈中,俄罗斯团长引用了“与其黑暗,不如点支小蜡烛”的民谚,生动表现了会谈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在会谈的关键阶段,中国团长介绍了中国著名的“叶公好龙”典故,希望大家都不要做叶公,要沿着弃核的方向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朝鲜团长为了说明一切努力要从现实性出发,在会谈中引用了一则朝鲜民谚:“被子有多大,脚才能伸多长”;为了说明有一点成果总比没有强,他又用朝鲜俗语“没有野鸡,家鸡也可以”,很是生动有趣。韩国团长在闭幕式上引用了韩国诗词“要芬芳吐艳,必须经过电闪雷鸣的考验”,借以说明各方要有经历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才能苦尽甘来。日本团长主张各方采取向前看的态度,称这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不断添砖加瓦。俄罗斯团长接着补充道:俄国也有一句成语,叫“小溪汇成江河”,和中国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意思。

2004年2月28日的会谈闭幕式上,中国外长李肇星以凝练如诗的“民心重如山,民心系和平”的寄语为会谈作了概括,博得了各方代表的热烈掌声。

6.语文是生活的。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这种感受是无处不在,大到世界宣言,小到窃窃私语。生活中有活生生的语文,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就是生活,语文使人终身受用。语文的点点滴滴都是生活的,都与自己一生的生活联系着。语文的点点滴滴都会伴随你的生活。哪怕是一个字的书写,一句话的朗读,一个句子的理解。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品质的高低。一个人无论他生活在何种环境,如果他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会使他现有的生活更加美好,使他的工作得心应手,锦上添花。生活需要语文,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使生活更加美好。

上一篇:后来的后来 下一篇:苦楝树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