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和谐课堂

时间:2022-09-02 05:03:36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和谐课堂

一、激起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情趣

营造一节和谐愉悦的语文课,首先要激起学生想学语文的美好心情。因为学生只有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才能获得乐学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气氛,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冲动,是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重要方法。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将如何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巧妙地利用课件来引出新课文,进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平淡的新课导入,虽然能让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明白所要学的内容,但不能从心灵深处真正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不是很容易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在讲《沁园春・雪》时,我用科学的手段制作出集图画、音乐、声音于一体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课件,在这里,我借用多媒体手段,将画面、音乐、朗读为一体的视频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既欣赏到北国壮丽的雪景、充满激情的课文朗读,又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作者宽广的胸怀与宏大的气魄,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上课时教师放下架子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等同的位置上,让学生完全消除对老师的敬畏感,师生之间能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这样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我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效果不错。(1)课前讲一个令人快乐的笑话调节气氛;(2)讲一些益智的故事,如在学习课文《陈涉世家》时,让学生或者是老师讲秦始皇或其他与课文有关的通俗易懂的故事;(3)根据课文题材创设情景剧,老师与学生都参加表演,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师生共同模拟当时皇帝举行大典时的情景,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这就在无形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语文课堂上,做与课文有相通之处的快乐游戏。快乐的游戏尤其能吸引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适当地编一些充满娱乐性的游戏活动,那必将能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学习《话说长江》,我们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导游,游客,当地的百姓和官员,在课堂上观赏三峡风情;让学生扮演环保局局长和记者,相互问答。这一系列的游戏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活跃在语文课堂上,促进学生在和谐的课堂里有兴趣地学到语文知识。

二、落实课标新理念,深化语文教学主阵地

1.认真而又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语文课。认真细致地备课是开展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例如在学习“综合性实践《黄河,母亲河》”一节课,我们没有必要照本宣科,而是将教学的内容要求由浅入深地进行备课,按照“话说黄河”,“走进黄河”,“歌颂黄河”等几个板块进行授课,这样也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我们还可以开展朗诵、诗歌鉴赏、我爱我的黄河母亲等比赛活动。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对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的理解,爱上语文课堂,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和谐了。

2.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快乐场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接受者,我们要学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创设一种平等、民主、互助、愉悦的课堂气氛。如何去营造那么一种民主、互助、愉悦的互相尊重的环境气氛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课堂教学做法: (1)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满堂讲课,学生被动去听去抄写的授课方式。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激起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分小组学习交流等课堂教学模式,小组都有一个学习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当组长。这样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就会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爱表现和想得到他人的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学生对老师或同学们的观点有质疑时,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是支持与鼓励,毕竟他有自己的理解角度和能力。作为教师还要懂得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而不是挖苦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加激励。学生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学习兴趣就会更浓,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快乐。

(3)提供新奇、时尚、充满魅力的学习材料。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给学生展示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认知材料,就会在无形中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那么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会集中在课堂上。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可以在上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神奇而又迷人的风光,再加上有关罗布泊那令人遐想的神奇故事,一定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产生一种很想了解罗布泊的冲动。

3.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将语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社会现状相结合。生活中的世间百态,社会众生相,都有着与学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只有不失时机地将教材内容引申到社会中,才能让学生的灵魂受到触动,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和生活的理解,学生也在乐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4.课堂教学要注意进行自我反思。

每一节课后,教师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包括教学设计是否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哪些提高,教学是否相长。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教师,才能不断地进步,才会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自主的语文学习氛围

相信学生能行,看重他们是学习主人的地位。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强调的是师讲,生听,忽略了学生也有自己想主动学习的欲望。既如此,教师何不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老师既可免去“满堂灌”的尴尬局面,又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多了。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语文的知识点很多,如果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渗透方法,想必学生对学习肯定感兴趣,一有兴趣,就会有信心。如字音,教师应把以下方法教给学生:a、掌握好拼音规则;b、积累多音多义字;c、走出因方音误读、因半边误读、因形近误读、因古今误读的误区。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在字音上的薄弱点,然后对症下药。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找到学习的规律。

2.鼓励学生多方位寻找学习资源,并对其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

例如学习《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可以说,我们这个地方根本没什么戏曲的文化底蕴,但我们有独特的“师公剧”,所以我就鼓励学生去探讨“师公剧”起源及发展,并让学生实地表演,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有许多,但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的。

参考文献

熊芳芳 .生命语文[M].吉林:延边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如何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下一篇:“以学定教”理念下的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