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时间:2022-09-02 04:03:00

以制度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关键词】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1-02

学校“和谐教育”特色工作开展以来,我得到许多专家的指点,在学校特色创建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亦得到不少感悟,欲与大家共分享。

一、要面子。更要里子

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不少人自然会联想到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校风、校训、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日常文化活动和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有其重要意义,但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精神的建设,这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期阶段,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校园、办公室、教室等地方的标语、张贴的宣传画主题不鲜明,风格不统一,杂乱无章;尽管校园、办公室、教室等地方装饰风格统一,校园里的校务公栏里内容翔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也出现在醒目的位置,但是,整体的感觉就是呆板,没有生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入。一所学校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对学校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学校的管理定位在哪里?学校的价值导向指向性是否明确?学校的行为准则的参照标准是什么?等等。只有对以上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文化长廊、有主题的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等表现出来。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办学理念、工作作风、管理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关爱、培育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奋发成才,以关心、依靠教职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如果不注重作为文化灵魂的精神和理念的塑造,校园文化就不会有生命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富有文化教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创造性。学校管理者对于校园规划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感情用事。校园建设中今天建、明天拆,或前任建、后任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能把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让校园文化激励代代学子,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二、欲速则不达

塑造校园文化之灵魂,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决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学校管理者要在师生员工中推介学校的使命和办学目标,使他们树立理想和追求。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教职员工才会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师生的精神力量才会进发出来,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中,在学校办学的艰难历程中磨砺而成的。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和谐校园不是完全没有矛盾的校园,关键是学校能对矛盾事件有科学有效的预见和处置。师生的主观情感不满,学校在一些资源的投入方面有失匹配性和可调适性,损害了一些师生的正当权益。人的有限理性和现实的信息不对称,人性具有诚信的同时还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另一面,导致客观现实的不公平会引起主观的不公平感。很多学校较少或无力采用关怀性政策增进信任,在激励方面缺少人文价值取向,将激励仅作为追求某方面效率的一项经济化的技术操作,忽视了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对于校园不和谐的主要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制度,履行学校相对于师生、教职工相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应尽义务,增强制度设计与执行中的民主和激励导向,善于运用人的诚信和发挥情感力量,建设良好的制度。

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其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使得学校各级组织的工作以及全部校园成员的活动有了依据,确保教学、实践等各方面的活动顺利进行。

同具有明显的外在性的物质文化相比,制度文化在整个文化世界中是深层次的文化。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主要满足人的更深层次的需求,即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和安排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

学校加强了自身制度文化建设,就能用制度规范行为、凝聚人心。加强了制度文化建设,个人随意将会减少,秩序、规范将得到强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保证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办学目标的实现。从文化建设要求来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文化立校。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表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气息和师生的行为规范水平,影响学校的工作绩效和办学水平,影响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重视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文化理校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只有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虽然如今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但还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制度过时、滞后、缺失、疏漏等情况,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执行成效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和谐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项制度能够长期使用。这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地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当中来,因时、因地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有约束力、可操作的学校制度。

三、全员参与制度文化建设

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人来做。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中要重点体现在如何对待人、对待集体、对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上,师生员工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只有当自身的价值在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中得以实现,才能不断奋发向上。管理者要从人本思想出发,做到尊重、爱护、信任、理解人,让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平等互利、宽容谦逊、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群体精神氛围。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应当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还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中,学校管理者应发挥全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都参与到学校文化的制度建设。当教师参与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就会从自身的情况来思考符合自身利益的制度。每一位教师都这样,那么在制度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思维的碰撞,各种思维火花的产生,各条制度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让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在各条制度的制定中,也会让教师逐步认同、理解校园的规章制度。只有认同,才不会抵触,只有理解,才能有拥护。

学校的制度建设应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立足于激励师生员工,有效地发挥其创造力,让制度文化发挥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激励员工、形成合力的作用。那种没有群众基础、空洞而无操作依据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仅不会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起保障作用,反而会阻碍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书画校园翰墨飘香 下一篇:项目引领整体推进特色提升共绘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