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时间:2022-09-02 03:36:57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37-01

【摘要】目的: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总结 和分析临床种类人群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副反应和耐药性。结果:老年人应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妊妇、儿童和肝肾功能障碍者应避免应用对肝肾功能毒性大的抗菌药物。结论:抗菌应合理应用于种类人群中。

【关键词】抗菌药,应用,人群

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主要分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 ,新的药物不断涌现,时下,各种类型抗菌药物正竞相问市。据统计,抗菌药物是目前 医院 用药中应用范围最广、消耗量最大、相对较贵重的一大类药品,尤其是此类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增加患者的 经济 负担,浪费有限的医药资源,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尤其是特殊人群不同的病理和生理差异,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促进各类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下面做一简要介绍,以供临床正确选用。

1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小,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 治疗 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并在有血液浓度监测的条件下使用。

2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小儿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氨基糖苷类: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和有血药浓度监测的条件下使用。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的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和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四环素类:可导致恒齿永久变色,牙釉质发育不良和抑制骨骼生长,因此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3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需在有血药浓度监测条件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等毒性较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可用于妊娠期感染。

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其中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氯霉素,甲哨唑等在乳汁中的分泌量较高,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较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乳儿 听力 减退,氯霉素可导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类可致核黄疸、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 治疗 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类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4 危重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肝功能减退患者:体内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而失去药理活性,所以肝功能减退时应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主要由肝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而无明显毒性反应,如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可以正常应用,但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主要或大量经肝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如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药物应避免使用。

经肝、肾两途径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但药物本身毒性不大,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需减量应用。

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在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

肾功能减退患者:大多数抗菌药物主要经肾排泄,某些具肾毒性药物的应用,在肾功能减退时需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主要经肝胆排泄或与肾同时排泄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三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抗结核病药等,在肾功能减退时维持原剂量或略减量应用。

主要经肾排泄,而本身无肾毒性的药物,如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曲南等,在肾功能减退时需适当调整剂量应用 。

具明显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去甲)万古霉素等,在肾功能减退时避免应用。

多年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为疾病治疗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广泛应用严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耐药性的产生。为此,正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更要引起临床以及社区医疗的高度重视,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 经济 负担,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 文献

[1]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光华街132号天利医药广场

(上接第336页)

大场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2.1.1 革兰氏阳性菌43例,占36.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表皮葡萄球菌8例,A群链球菌7例,D群链球菌5例,肺炎链球菌3例。

2.1.2 革兰氏阴性菌75例,占63.6%,其中大肠埃希氏菌32例,铜绿假单胞菌14例,肺炎克雷伯氏菌14例,结肠炎耶尔森菌4例,液化沙雷氏菌6例,聚团肠杆菌3例,普罗威登氏菌2例。

2.2 细菌药敏结果:革兰氏阳性菌43株,其中32株敏感,4株中度敏感,7株耐药,敏感率为74.4%。革兰氏阴性菌75株,其中67株敏感,4株中度敏感,4株耐药,敏感率为89.3%。革兰氏阳性菌MIC为0.06,革兰氏阴性菌MIC为0.04。

3 讨论

3.1 从医院感染病人呼吸道、泌尿道、胸腹水及其他部位共分离出细菌118株。其中痰分离出52株,革兰氏阳性菌23株占44.2%,革兰氏阴性菌29株占55.8%。尿标本分离出38株,革兰氏阳性菌11株占28.9%,革兰氏阴性菌27株占71.1%。其他标本分离出28株,革兰氏阳性菌9株占32.1%,革兰氏阴性菌19株占67.9%。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可以看出革兰氏阴性菌从检测结果分析有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泌尿系统占71.1%。

3.2 采用K―B法,用MH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V耐药性分别为82、51、44、79、23%。大肠埃希氏菌为88、10、46、68、65%。而拉氧头孢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率为74.4%,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为89.3%。本研究初步表明,目前无论是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菌对拉氧头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3.3 拉氧头孢为新型半合成β-内酰胺类的广谱抗生素,具有以下特点: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尤其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活性高,对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略弱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因此,本人认为拉氧头孢在临床院内感染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途。

3.4 由于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造成耐药菌株不断增多,某些细菌对多种药物有较强较广的耐药性,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避免产生耐药性,临床医生要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按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个体化用药。此外要加强细菌室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使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监测工作及时准确;还要系统地监测当地和本医院的细菌种类及其药敏谱,要有定期、快速、系统地报告机制,使医生在经验用药时有迹可循[3]。

参考文献

[1,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06.897~906

[3] 王爽,李冬,范霞,等.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7):825~826

作者单位: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宣城地区医院

上一篇: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下一篇:肾病复元丹的制备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