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载体

时间:2022-09-02 03:06:46

微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载体

摘 要 本文以“微博”概念、特点和微博在就业工作领域的应用现状的介绍,分析了微博应用于高校就业工作的价值、问题以及解决策略,从而总结出其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就业工作模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微博 就业 理想信念教育微博有自身的优势亦有传媒的劣势,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应扬长避短,开展好就业工作。对于高校来说,如何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就业工作与微博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微博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搞好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个新的课题。

一、“微博”的概念、特点与使用优势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它允许用户通过手机、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短消息,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 个字符之内, 并实现即时分享。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形态,“微博”具有更加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一)信息传播迅捷、即时、高效

“微博”具有迅捷、即时的沟通优势。微博简易操作、便利的终端服务器,它是一种裂变传播,传播速度呈现几何增长,从而使微博占据信息的制高点。 用户一条消息, 它的所有 “粉丝”能同时接受,其“粉丝”再一键转发给自己的粉丝,其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

(二)多平台网络终端支持

“微博”的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通过一个网络终端进行汇集这些信息,网络终端不再单一,使微博逐渐呈现出信息流转速度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带有实时性、随意性的特点。

(三)运行成本低廉

微博用短消息的形式来,技术门槛要求低。不论是企业的微博招聘还是毕业生的微博求职,其所产生的成本都很低廉的。一般而言,毕业生利用微博求职,对于其所关注的意向单位可以添加“关注”或者成为它的“粉丝” ,企业的招聘信息也必然会得到众多粉丝的关注、转发和评论。

(四)宣传效应良好

通过“微博”招聘信息,对招聘企业的宣传度提升显然要比传统的招聘宣讲会和海报宣传更为明显,并且网络招聘又是一个非常绿色环保、节省资源的招聘方式,因此很容易受到企业和毕业生的青睐,并可能逐步发展成一种流行的招聘求职新模式。

二、利用微博开展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就业工作的价值分析

(一)微博在高校就业工作具有良好的拓展性

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微博可以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极大地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转移至网络上,通过微博平台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广大学生在收看微博和参与讨论中提高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二)微博使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更具灵活性

与传统的信息媒介有所不同,毕业生只需要对学校就业工作微博添加关注或成为它的“粉丝” ,由该微博所发出的信息便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其个人微博中, 毕业生只需要利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发微博,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三)微博提高了学校就业工作的服务性

利用微博互动、共享的优势,并且通过组建就业工作信息员队伍,及时将招聘信息分类整理,并编辑微博专刊发给毕业生,可以有效地解决就业信息滞后的问题,拓展毕业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三、微博应用于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就业工作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微博在高校就业工作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共享加剧了岗位的竞争压力

微博采用的是一种“无围墙”的开放式信息管理模式,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在扩大信息覆盖面的同时,也造成了对非指定用户群体的传播,就业信息的无边际共享,吸引了来自其他院校的毕业生的围观和参与,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本校毕业生的竞争压力,也必然造成本校就业资源的浪费。

2.微博平台上就业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无法甄别

虽然通过学校就业工作微博所发出的信息一般都经过学校资格审核,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利用微博开展企业招聘,并吸引了一批“粉丝”的关注。但是微博的低廉运作成本和“不可验证性”的特点,极有可能被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并假冒企业进行诈骗, 从而给包括毕业生在内的广大求职者带来严重的损害。

(二)微博在高校就业工作的应对策略

1.微博在就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加以深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应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分析其对求职招聘领域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挑战,不断增强应对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使其在就业工作领域最低限度地发挥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2.传统主流媒体和微博的融合应大力推动

目前,微博在招聘求职领域尽管增长迅速,但微博就业仍未成为就业市场的主流模式。高校既要对这一新兴就业模式加以重视,并主动利用微博占据信息传播平台。将传统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与主要微博网站开展合作,力争将微博的即时性和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结合起来。

3.信息力度与合理设置权限的有效结合给予加大

高校需注重对信息的采集力度并加强筛选,保证就业信息的充分供给;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将网站信息同步于微博,学校通过设定就业网信息查看权限将微博上的信息共享人群有效地限制在本校学生,从而保证就业信息在本校学生中的有效利用,实现传统网站渠道与微博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2]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3.

[3]吕辛福. 微博客的新闻传播特征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J].今传媒,2010,8.

[4] 葛文君.浅谈应用网络信息化促进大学生就业[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3.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浅论如何做好中学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