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02 03:01:57

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

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高产夺丰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笔者将水稻常见几种害虫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稻飞虱

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都是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被刺吸后水稻茎秆出现许多褐色斑点,稻茎部变黑褐色。同时,雌虫产卵在叶鞘组织中,使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受害轻者,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减少,瘪谷率增加;重者, 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出现秆烂而形成稻田成团成片死秆倒伏,造成严重减少。

防治方法:①60%杀螟虱每亩6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可兼治稻纵卷叶螟、螟虫;②25%扑虱灵每亩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③15%叶蝉散每亩1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

二、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名纵卷叶虫、刮叶虫等,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大麦、小麦、甘蔗、谷子、茭白等作物,以及稗草、狗尾草、马唐等杂草。以幼虫为害裟水稻,初孵幼虫先在心叶、叶鞘内或叶片表面取食叶肉。2龄以后,叶丝纵卷稻叶上、中部,躲在卷叶内取食稻叶上表皮和叶肉,仅留下白色条斑。水稻苗期受害严重的稻苗枯死;分蘖期受害,轻者植株缩短,分蘖减少,重则生育期推迟,抽穗不完全;穗期受害,影响正常抽穗结实,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导致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①25%杀虫双每亩0.2-0.3公斤兑水60公斤喷雾;②25%甲胺菊酯每亩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③25%甲乐菊酯每亩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④90%杀虫单每亩40克兑水60公斤喷雾;⑤60%杀螟虱每亩6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可兼治稻飞虱、螟虫。

三、稻秆蝇

以幼虫钻入稻茎为害心叶、生长点和幼穗。苗期受害,抽出的心叶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洞孔,以后发展为纵裂长条;叶片破碎,夏季高温时,取食时断时续,被害叶片仅形成细的裂缝,有的只见细小孔洞;生长点被害,则分蘖增多,植株矮化,抽穗延迟;幼穗形成期被害,形成扭曲的短小白穗,或穗型残缺不全;幼穗期受幼虫间歇取食,可形成有如雀害状的部分穗粒枯白,称“花白穗”。

防治方法:①5%杀虫双大粒剂每亩1公斤拌土撒施;②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1公斤拌土撒施;③10%大功臣每亩20克兑水60公斤喷雾。

四、二化螟及三化螟

二化螟的危害习性:二化螟别名蛀秆虫、蛀心虫。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和取食其他禾本科杂草。成虫有趋光和喜欢在叶宽、秆粗及生长嫩绿的稻田产卵。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卵块多数产在叶片上;圆秆拔节后大多数产在叶鞘上。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为害,造成枯鞘,2、3龄开始蛀食稻茎。造成枯心、白穗或虫伤株。在水稻幼苗期,初孵幼虫一般分散为害或几条幼虫为害一叶鞘,在大苗或孕穗期一般先集中为害,数十条至百余条集中在一株稻苗上为害,发育到3龄以后才能转株为害。水稻被幼虫为害,在水稻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三化螟的危害习性:三化螟只为害水稻,初孵蚁螟从卵块正面或底部咬孔爬出,多数在稻株上爬行咬孔钻进稻茎内,有一部分吐丝悬挂,随风飘到附近的稻株,或落入水面游到别的稻株上,咬孔钻入。在秧田期,蚁螟由秧苗下部从叶鞘的缝隙潜入生活,如无缝隙时,就直接从叶鞘的外面脉间穿孔侵入。幼虫在秧田期、分蘖期为害,咬断心叶基部,造成枯心苗,拔断处有虫咬痕迹。在孕穗至齐穗前侵害,因穗茎被咬断,抽穗后稻穗失水,变成白穗。

防治方法:①25%杀虫双每亩0.2-0.3公斤兑水60公斤喷雾;②5%杀虫又大粒剂每亩1公斤拌土撒施;③60%杀螟虱每亩60克兑水60公斤喷雾。

五、大螟

大螟基本同二化螟。幼虫蛀入稻茎为害,也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x伤株。大螟为害的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又别于二化螟。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蛀孔大、虫粪多,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大螟有在田边稻丛上产卵习性,故近田埂5―6行水稻虫口密度较高,为害较重,而田中央虫口密度小,为害轻。因此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别于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防治方法:早春前处理稻茬及其他越冬寄主残体。在大螟卵盛孵前进行除稗,并铲除田埂杂草。一般可在防治二化螟时进行兼治,但必须选择有兼治作用的药剂。当发生量较大时则需单独防治,以早栽早发的早稻、杂交稻以及大螟产卵期正处在孕穗至抽穗期或稻秆粗、叶大、浓绿的田块为重点防治对象田。当枯鞘率达5%或始见枯心苗时,以挑治田边6―7行水稻为主,掌握在1―2龄幼虫期用药,隔5―7天喷一次,一般防治2―3次。防治药剂可参照二化螟。

(作者单位:150300 哈尔滨市阿城区种子服务中心)

上一篇:当阳市柑桔异常落花落果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玉米秸秆焚烧与回收再利用经济价值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