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9-02 02:34:16

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模式的探讨

【摘要】旅游专业教学如何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教学与培训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以及考试与考证形式相结合,两者的融合成为可能。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采用现场式、体验式和参与式三种模式来实现两者的融合。

【关键词】专业教学;职业资格证书;融合

职业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我国都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正因为如此,一方面,有大量的职业教育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另一方面,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发展平台。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在全国上下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开始投身于这场持久而火热的改革浪潮之中,他们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其中,旅游专业教学如何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何以能融合

旅游专业教学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培养学生掌握旅游专业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旅游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则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能力教育。两者之间似乎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事实证明,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可以融合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与培训的相结合

在旅游专业教学上,学校特别是教师,必须摈弃单纯的理论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

首先,目标明确。对学生而言,如果学生一进学校就树立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考导游资格证;对教师而言,如果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时,能充分的考虑学生考证的需要,那么,教学与培训就可以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就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相结合。

其次,重在实训。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尤应如此。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学校开设了模拟导游课程,但仅凭一周几节课的训练是很难产生实效的。因此,必须以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实训、实习为契机,实现教学与培训的融合。

最后,双师型教师的配备。教学能否与培训相融,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配备。双师型教师具有较高的旅游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丰富的旅游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知道社会、公司、企业需要什么,知道如何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2.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旅游专业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除了前面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还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学与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意味着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的而非消极、被动的去学习,而且意味着学习目标要明确;不仅意味着学习形式的多样、而且意味着学习内容的丰富,意味着必须极其注重学习的效果,意味着必须围绕实践进行学习。例如,围绕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旅游基本技能大赛,或以学校为依托、以系为单位、以学生社团为主体成立模拟旅行社,进行模拟导游和现场情景教学,此外,还可以成立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把学校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3.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从学科的视角而言,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学生所应该掌握的知识与理论。其知识与理论一般包含三个层次:基本的文化知识,旅游专业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旅游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理论。因此,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宏观性。然而,旅游又是一门职业,按照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职业标准,旅游更多的侧重于操作能力与知识的运用。故而,现在许多学校都对教学内容作出了适当的修改,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课堂设计等方面适当参考旅游职业标准,实现两者的融合。

4.考试形式与考证形式的结合

考试是学校教育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可否认,学校教育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有益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然而,学校教育考试应该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在学校教育考试的形式、内容、题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校教育考试与资格证书考试相得益彰。目前,已有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旅游专业教学与资格证书制度的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虽然旅游专业教学与资格证书制度融合已是一种趋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从社会大环境而言,融合并非易事

由于我国属于后发展型的发展中国家,加之几千年传统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技术类的工作或职业仍存轻视。旅游资格证书考试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准入或职业技能教育制度,因此,人们在观念上对学校从事旅游资格证书培训不够重视。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化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既是导游员,又是生活指导师;既是保姆,又是医生。显然,这些新的要求对旅游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巨大的挑战。人们对于学校的专业教学能否达到这些要求心存疑虑。加之目前旅游行业的准入制并不是很高、控制也不是很严格,有些没有资格证书甚至不是学旅游的也能进入该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导致人们认为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融不融合无所谓。

2.旅游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的影响

尽管我们呼吁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化,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许多政策,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然而,证书的获得似乎过于容易。目前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旅游职业资格证培训中心,只要你有钱报考,你就可以拿到证书。资格证书考试的过关率太高,使人们觉得该证书的含金量不高,人们质疑:短短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能轻易的拿到旅游职业资格证,这些拿证者具备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吗?因此,旅游职业资格证书的泛滥与贬值,催生了人们对于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的不支持,人们反问:连专业的、专门做培训的机构培养的学生都不能让我们满意,何况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学校,你们为何还要插足培训呢?

3.实践基地匮乏,订单式培养受质疑

校企合作,建立优质的实践基地是旅游专业教学产生实效的关键。然而,优质实践基地的确立并非易事。一方面,企业或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接受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实践、实训的学生,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这些学生干扰或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因此,优质实践基地的匮乏是目前旅游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试想,如果没有优质的实践基地,又如何保障专业教学与资格证书培训相融合。对此困境,目前有部分学校进行了订单式培养教学活动,然而,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主要针对某一具体的公司或企业,而每一个公司或企业因其企业文化不同、发展历史、背景不一,导致订单式学生共性太少而个性太多,也许对某一企业而言是优秀的人才,但可能不适合其他企业,就业适应面比较狭窄,因此,备受人们质疑。

4.学校及教师因循传统,准备不足

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的实现还离不开学校的支持,离不开优秀的教师。融合要求学校和教师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求教师不仅理论素养高,而且实践经验丰富;不仅仅要教得好,还要讲究教的有方法,要有内容,要结合实践以及社会、公司、企业的需要进行教学。然而我们教育的传统是:灌输式的被动教育。教师只负责教,至于教的效果,则无人关心。而且,相较于能力,教师更看重学生对知识与理论的掌握程度,更看重学生的品性、德行。这些,恰恰是与融合这种趋势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学校及教师的准备不足,使两者融合难以忽视的一道坎。

三、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模式的思考

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必须融合,唯有融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实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才能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具体而言,实现两者的融合,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现场式教学―培训模式

现场式教学―培训模式是指在旅游专业教师的指导、带领下,选择可控性比较强、专业问题比较突出的公司、企业的旅游现场,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在具体的工作一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问题,仔细观察,寻求解决办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现场式教学―培训模式成功与否,首先在于现场的选择。必须注意,所选择的现场的专业问题应该相对集中,可以控制,应该是旅游专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此外,还应该注意问题的多维性与复杂性,通过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其次,这种模式的成功,需要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采用“PDCA”四步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所谓“PDCA”四步法是指:P(Plan)计划,学生在面临问题时,必须有问题意识并以问题为中心,迅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D(Doing)实施,制定好计划,接着马上采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理论实施;C(Check)检查,一边实施计划,一边检查计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随时进行修正;A(Analysis)分析,解决完问题后,必须以此问题为对象,深入剖析在解决该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现场教学―培训能较好的融合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两者融合方面值得深入探索并推广的一种基本模式。

2.体验式教学―培训模式

体验式教学―培训模式是指根据旅游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机会和活动,呈现或再现、还原培训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培训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活动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这种模式成功与否,首先在于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理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活阅历,教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工作经验,设置完全符合旅游专业要求的、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情景;必须充分组织和利用已有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迅速查找相关资料,并通过分析、理解资料获得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深刻、充分理解。

其次,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学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在体验式―培训教学中,必须对所设置的情景予以细致而耐心的说明,积极引导学生从旅游专业的视角,用专业的理论,遵循专业的思维,去分析所设置的情景。对于学生,则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教学,要善于把自己看作是“情景中”的人,尽量把自己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景中去,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问题,反思所学,分享经验,获得能力,收获成功。

3.参与式教学―培训模式

参与式教学―培训模式是指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专业教学的学习中来,使每个不同背景、个性、经验、智力的学生都能平等、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建构知识、理论体系,形成能力。

对于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而言,参与式教学―培训成功的关键首先是确保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亦即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课程设置、课堂设计、课堂讨论,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不同,参与式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知识,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分成不同的小组,平等交流,充分讨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其次,参与式教学―培训模式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实现考试与考证相结合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是肢体语言的。通过交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实现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真正的融合。

当然,以上模式产生实效,还需要其他条件的辅助。例如,整个社会的观念要发生改变,人们从舆论上要支持两者的融合;学校要改革教育教学及考试的形式,改革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也要对自我的责任和权利、关系与角色作出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旅游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融合才能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05.

[2]赵德成等.参与式教学培训效果:基于四层次评估模式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9,06.

[3]李莎.“现场式教学模式”在公务员培训中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杂志,2009,09.

[4]赵赛波.对培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5]孙鑫.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08,08.

[6]李芊,郭江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7]陈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给高职教学带来的新思考[J].内江科技,2008,04.

[8]谭啸天,胡文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院学历教育教学改革衔接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03.

[9]赵杰.职业院校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相衔接的“双证书”制度的研究和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10]孙小丽.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问题,对策与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模式研究(中国职教协会课题)。

作者简介:易红兵(1967―),女,湖南洪江人,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高级讲师,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

上一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育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