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9-02 02:27:42

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全面提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尽快提高音乐教育水平,让素质教育走进音乐课堂,是一个有待于广大音乐教师探索的大课题。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做了如下实践与探索:

一、重新认识音乐教育

很多人往往把音乐教育片面理解为教学生唱几首歌,跳几曲舞,让学生在课堂上娱乐,而忽视了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意识,提高精神境界,树立科学人生观,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也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使得许多学生不把音乐课当回事,一些老师甚至学校领导也把音乐列为副课,属于搭配者的地位,可有可无,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同志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移风易俗,莫善于和”。要改变音乐课的现状,从实践经验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学校领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深刻认识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艺术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学校领导要加强学校音乐教育,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开发并鼓励音乐人才,从事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2.作为音乐教师,要提高职业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名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困境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扎扎实实,从己做起,加强自身艺术修养,通过不懈的努力,从而改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赢得学校领导重视,赢得家长和学生的支持。

二、进行课堂教育设计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必须从以教案为中心转为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离开课堂或避开课堂谈发展办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音乐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只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认识这一种现象。而系统的音乐信息和知识,传统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大胆革新音乐课堂教学,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课堂设计,势在必行。

1.注重音乐教学的内容美与形式的结合

2.突出音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以具体的形象弘扬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给学生以形象、生动的教育,对于提高学生诸方面能力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审美的作用,让我们学生在音乐声中健康成长,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评价方式初探 下一篇:关于小学英话情趣款学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