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时间:2022-09-02 01:24:25

创新教育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要建成小康社会,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尤其需要大量高端实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作为培养高端实用型人才的基地自然责无旁贷,高职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学当然要紧密围绕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工作.下面谈谈在这一教学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营造一种自主、向上的学习氛围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上高职的学生大部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同学由于成绩不好而深感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1)组织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2)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采取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充分发挥的.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做到这“三个适应”,既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最好说明,也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性互动课堂氛围,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面对有感情、有思想的复杂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刺激学生过于敏感的神经.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这直接关系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要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在高度重视创新的同时,应十分重视对前人科学成果的继承.因此,我们必须先教会学生一些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有可能提出新的问题.其次,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的观察与探讨的能力,从而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一些问题.不管问题是否成熟,都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有时,这种问题的提出看似简单,其实都蕴藏着一种深刻的数学思想.教师应欢迎学生怀疑、反驳,否定前人的理论,向老师提出挑战,但必须提出理由.据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在五十个州里排在倒数几名,但加州科技人员的发明和专利总数居美国之首,该州近十年的经济增长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州.加州之所以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加州的教育制度更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师上课如果总是使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可能有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要优化教学过程,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下面一些具体做法:(1)把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变为创设问题情景.传统的教学过程把复习旧知作为新知铺垫的必备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少了,学得轻松.但是它有两点不足,一是过于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不利于知识的有效提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抽象,它离我们很近.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尽量少用“假设”“某人某地”等词语,要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才会感人,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起来.(2)把讲授新知变为让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传统的新授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聚精会神.看似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也得到了体现,但是学生始终是被动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是为他的讲授服务的,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讨论、交流,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3)把巩固练习变为创新的实践活动.要在传统的模仿例题进行练习上拓展,要创设一些应用型的作业.(4)把课堂小结变为学生反思,老师评价.要让学生谈收获,要让学生谈体会,老师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评价解题的策略,而不评价方法的优劣,因为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总之,创新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内涵应是“激趣、求异、探索、迁移”,要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更高层面上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赛事资讯 第6期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