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经典教学现状

时间:2022-09-02 12:29:33

现代文经典教学现状

中学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不少的现代文学作品,其中亦不乏经典之作,这可算一大幸事;种种的因素制约下,现代文经典教学又举步维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不幸。以下我谨以一名普通中学教师的身份来谈一谈对现代文经典教学现状的一点浅薄认识,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语文现代文经典教学首先受到教师因素的制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有它深刻的内涵,教师对经典的阐释也必定因其深刻性而难度骤增。要准确的,精当的阐释好这些经典无疑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阐释更多的还要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影响。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教师人才的匮乏,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所学非所教的现象。美术系毕业的教师教起了英语,这不是笑话而是现实。而语文教师的队伍更是一个杂牌军,个别领导都是选那些教不好其他科的老师去教语文。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语文“皮厚”,不容易拉大差距。

从教师的方面来看还有一个问题严重制约着现代文经典教学的发展:良莠不齐的教学参考资料。通常教师备课不同于教授搞研究,他们还是以现成的资料为主,个人的文本解读为辅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很明显教师的解读与标准答案不同是不行的,那样学生考试时要失分的)。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教师主要的参考资料一个是教参,一个是网络上的资源(课件、教案、视频等)。教参我们目前所用的是2006年山东新华书店发行的版本,其中不少对经典的解读被认为是过时的,或不妥的。

教师对现代经典的解读不仅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还受到教学参考资料的制约。好在许多人水平是较高的,还有不少教师正在做着突破教参解读经典的事情。我们期待现代文学经典教学在高水平教师的引领下走向春天。

如果说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对经典的阐释,那么学生的水平差异也影响了对经典的理解。在我们学校学生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城市,他们之间就有着巨大的差异。在上小学以前城市的孩子大多都已识字,小学阶段他们已经开始接触一些文学名著。以这样的基础进入中学,他们在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经典时往往较为容易;相反农村孩子小学阶段基本没有读多少书,他们家里甚至没有什么书可以读。他们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和理解则是比较吃力的。课堂上讲课就能清楚的看到,城市孩子两眼放光,听得津津有味,农村孩子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学生水平的这种巨大差异,也给教师阐释经典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经典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深刻的思想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经常在家长陪同下放风筝的初一孩子对鲁迅的《风筝》是有些不解的。初三学生在读鲁迅的《雪》的时候也大多是似懂非懂。就《雪》这篇文章来讲,教师不结合大量的背景资料来读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初三的学生又怎么能轻松地了呢。也许这就是所说的初中学生害怕周树人的例证吧。随着各地掀起的学生读书运动,我们期待学生更多的阅读经典,背诵经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有大的提升。

师生的水平终会渐渐提高,其对现代文经典教学的制约作用也会有所改善,教育的大环境对经典现代文教学的制约则很难改变。现在的语文教学是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总是以课改排头兵的身份出现的。于是我们再看语文课堂时发现:课堂活了,活动多了,花样来了!前两年我曾到杜郎口中学听过一节《云南的歌会》。在这堂课上,学生表演了朗诵、绘画、舞蹈、相声、双簧、话剧等不下20种表演形式。就看到学生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课堂真正变成了一个大舞台。学生还不时的在台上喊出:“全国课改看杜郎”一类的口号。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教师硬是拿门票把一所落后的农村中学打造成了现代化课改示范学校。经典怎能如此解读?

课改还兴起了构建理想的教学模式的热潮。此模式一旦作为学校的推广模式, 是文理通用的:数学课这么上,语文课也是这么上的。一节课下来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达标检测几个固定的环节。语文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15分钟。在这样的僵死的模式下阐释经典变得难上加难。

除了课改的大环境还有各地各校的小环境也制约着现代文经典教学的发展。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很多学校都存在“学科歧视” 。于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基础学科之中语文是最受歧视的,语文学习的时间无论是课上时间还是课余时间都正在被挤占。

三节课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全部用于现代文经典教学。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学校要查各种业务如作业本单元检测等,这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文言文的教学占用了更多的时间。淄博市已有好多年的中考命题不考课内现代文,很多老师也都不再细心解读,甚至不再课上讲解现代文经典,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悲哀!

总之,现代文经典教学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在现代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正遭受着不幸的折磨。愿广大教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拯救在夹缝中生存的语文现代文经典教学。

上一篇:2001版与2011版《语文课标》之变化 下一篇:语文课堂对话式教学的理念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