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能源大开发合资规模与模式之变

时间:2022-09-02 12:12:44

国内能源大开发合资规模与模式之变

新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称,我国国内的煤炭、天然气、石油以及水利发电开发潜力较大,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为了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缓解对能源进口的日益依赖,将计划加大对国内矿藏的勘探力度。

中国石油目前最大的陆上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项目尘埃落定。

2007年12月18日,雪佛龙中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合作开发川东北区块天然气的生产分成合同,其中雪佛龙持有49%权益,中石油持有51%的权益,为期30年。

2007年12月1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又与壳牌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根据协议,中石油集团与壳牌公司将不断扩大和深化油气合作领域。据了解,07年3月份,双方联合宣布,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开始商业生产。这是国内首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陆上合资油气项目,也是壳牌目前在中国陆地最大规模的油气上游合作开发项目。

作为中国第一大石油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接连联姻两家国际能源巨头,放开陆上能源对外合作项目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国际供需不平衡

海外运费高企

1月2日,国际市场原油期货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原油期货价格就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这在国际原油期价历史上尚属首次。

实际上,2007年国际油价涨幅不容小觑。据了解,国际油价自年初每桶50美元左右节节攀升,并向每桶100美元大关冲击,全年原油平均价格约为每桶73美元。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超过4%,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期。尽管油价持续走高,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据国际能源机构估算,未来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将继续走高。

国际原油市场供需不平衡,国际原油生产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造成原油市场供需不平衡,这也是近几年来推动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1月2日,欧佩克发表报告警告,在2024年之前,该组织可能都无法满足国际原油市场的需求。此外,美国原油库存也在大量下降。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截止1月4日,美国原油库存下降680万桶,下降幅度2.3%,库存量由两个月前的3亿桶下降到了2.822亿桶,仅能满足17.9天的需求量,这是2004年9月10日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商业石油库存继续下降。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称,我国过去两年石油进口量均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并在07年初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一个国家的进口原油运输自主化程度低于30%是不正常的。但令人尴尬的是,石油对外依存度快接近50%的中国目前每年至少有90%的进口原油是通过国外油轮运输的。但是,运费的高企,使得运输问题已经是制约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因素,包括运费问题、政治问题等等。2007年12月18日,从西非进口至中国的原油货运费用创自2004年12月以来最高。

据记者了解,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计划减少13%的西非原油进口量。西非原油对亚洲的进口量将跌至日均113万桶。位于西南非的安哥拉是中国近两年在非洲的最大石油进口国,其中2005年进口1746万吨,2006年为2345万吨。

国内加大勘测力度

合作模式层层递进

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进口成本在不断增加,使得各国将视野转向了国内,加大国内能源的勘测和冶炼。

据了解,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截止1月4日,美国炼油厂开工率达到了91.3%,比前一周增长1.9个百分点。这就使得美国汽油和馏分油库存持续增长。汽油库存增长530万桶,库存量位于历年同期平均范围上半段,比去年同期低0.1%。馏分油库存增长150万桶,库存量位于历年平均范围下半段,比去年同期低10.2%。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也表示,我国国内的煤炭、天然气、石油以及水利发电开发潜力较大,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为了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缓解对能源进口的日益依赖,将计划加大对国内矿藏的勘探力度。

“过去,我国在能源开发方面一直以来都是重生产,轻勘探。但是,不勘探就没有那么多产品用来生产,导致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现状。政策上加大国内矿藏的勘探力度,改变原有的能源生产格局,属于国家能源战略方面的调整。”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姚愉芳说。

未来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年平均增速将达11%至13%。预计到201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称,2004年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能源及相关的采掘、生产、供应及运输领域,鼓励投资设备制造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加强国际合作。

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家能源龙头企业,加强了与国际能源巨头合作的力度。

“外资参与,大多会选择与国企联手形式存在,主要是因为不依靠本地的力量,很多问题外资是无法单独处理的。目前,壳牌和雪佛龙在勘探和冶炼等诸多环节,都与中石化和中石油有着紧密地合作。”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林伯强说。

据记者了解,雪佛龙和壳牌等国际能源巨头,在与中国的合作上有着一个共通点,即“先掘海,后着陆”。

据了解,雪佛龙是最早在我国南海海域开采石油的合作公司之一。雪佛龙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意大利阿吉普公司和美国德士古公司组成CACT作业者集团,于1990年进行珠江口盆地开发。1996年5月,雪佛龙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了产量分成合同,在南海两千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勘探天然气,由雪佛龙全资拥有。据了解,该项目所在区域靠近雪佛龙的另外两处勘探区和现有的商用气田。另外,雪佛龙还参与了渤海辽东湾石油勘探项目,是其在与中国能源合作的一大手笔。据了解,该两处近海勘探区都位于华北盆地,聚集了中国一些最大的油田。

而另一国际能源巨头“壳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历史已超过100多年。18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二战之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家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能源公司。

近年,壳牌在西气东输、以及东海、渤海湾、长北等项目中均与中国企业存在合作关系。据了解,1983年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2002年7月,壳牌就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项目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了“合资框架协议”,标志着壳牌将与其他外商合作伙伴一起参与这一中国最大的对外开放项目。

2003年8月,壳牌公司就勘探、开发和销售中国东海地区的天然气、石油和凝析油资源立项。该项目中,壳牌拥有项目20%的权益。项目包括三个勘探合同区和两个开发合同区,均位于东海的西湖凹陷,合作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分别拥有30%的权益,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拥有20%的权益。

壳牌的五大核心业务在中国都有发展。而雪佛龙也不例外,其与德士古共有的加德士石油公司经营七个油服务中心和三个油品库,分别设在毗邻香港的深圳经济特区。两大能源巨头在华业务的开发上逐步走向综合化,涉及的领域不仅仅限于勘探和冶炼,还包括运输和化工等其它领域。这与我国能源政策的不断拓宽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知识产权融资京沪试验 下一篇:叫板中投 外管局潜入澳洲银行业